子宫肌瘤是一种最常见的卵巢激素依赖性良性肿瘤,多数患者绝经后子宫肌瘤会停止生长或萎缩。但个别病人非但不萎缩,反而出现非典型症状,给正确诊断带来困难。笔者回顾分析了收治的11例绝经后非典型临床表现的子宫肌瘤患者,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例全部为绝经后患者,年龄48~64岁,平均56.5岁。绝经年数2~12年,平均5.8年。无性激素治疗史。绝经前有子宫肌瘤病史者4例,绝经后出现症状而确诊为子宫肌瘤者5例,术前误诊为卵巢肿瘤,术中确诊者2例。首发症状:阴道排粘液及水样分泌物各1例,发现盆腹腔巨大包块3例,间断发热半年1例,急性下腹痛3例,急性尿潴留1例,慢性肾区痛1例。

    1.2  治疗方法:术前、术中确诊为良性病变者行子宫全切或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中证实为恶性病变者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脱出宫颈口的粘膜下肌瘤经阴道摘除。

    1.3  结果: 术中证实巨大子宫肌瘤合并阔韧带肌瘤3例,阔韧带肌瘤引起压迫症状2例,浆膜下肌瘤蒂扭转3例,粘膜下肌瘤2例,壁间多发肌瘤肉瘤变1例。病理结果:肌瘤玻璃样变3例,部分囊性变2例,肉瘤样变1例,平滑肌瘤5例。

     2.       病案举例

      2.1  案例1: 史某,女,61岁,以“阴道流水7年”为主诉入院。否认子宫肌瘤病史,既往月经规律,经量正常,绝经5年。绝经前2年开始经间期阴道排水样分泌物,无色无味,每日更换卫生护垫3~4次。5年前绝经,流液症状同前。妇科检查:阴道正常,宫颈萎缩,宫体正常大小,双侧附件正常。B超检查:未提示异常。疑膀胱阴道瘘,行亚甲兰试验阴性。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阴道排液症状消失。病理证实为子宫平滑肌瘤玻璃样变。

     2.2  案例2: 王某,女,48岁,以“间断发热半年”为主诉入院。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绝经2年来,数次B超,子宫肌瘤无变化。半年前无明原因间断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8.5℃之间,体重减轻4Kg。偶有咳嗽,无阴道出血及排液。曾辗转于多家大小医院求治,未找出发热原因。因怀疑与子宫肌瘤有关,故入院。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宫体80天孕状、质中、无压痛、活动好,双侧附件触及不满意。腹股沟淋巴结不肿大。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证实为子宫肌瘤肉瘤样变。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4天,体温降至正常。

     3.       讨论

     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有关子宫肌瘤形成及生长的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到正常肌层的体细胞突变,性激素及局部生长因子间的较为复杂的相互作用[1]。根据大量的临床及试验室观察表明,雌激素是肌瘤生长的主要因素。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肌瘤可停止生长,甚至萎缩或消失。但在临床上也可以见到少数病人即使绝经,肌瘤亦不一定萎缩,甚至反而增大[2~3],可能与肌瘤自身染色体结构异常有关。

     绝经前子宫肌瘤患者首发症状往往是出血,表现为月经异常。而绝经后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各异。盆腔包块可能为常见症状,但等到引起注意时,已长成巨大肿瘤。如文中所述3例巨大肌瘤,均如孕4~5月状,其中1例输尿管包裹其中,肌瘤延伸到盆底,给手术带来一定的困难。非典型表现还可能为压迫症状,急腹症,阴道流液等,使临床医生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而辗转于其他科室,最终始发现因子宫肌瘤引起。既加重病人经济负担,又延误病情。如案例2,最后虽然做了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但术后病理发现盆腔淋巴结已转移。

     提高对绝经后妇女子宫肌瘤引起的临床症状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关键。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的患者,一定要劝其定期复查,包括妇查、B超。发现进行性增大,有恶变倾向者,应给予手术治疗。否认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的绝经后妇女,若出现其他系统无法解释的症状及体征,也应常规进行盆腔检查,排除子宫肌瘤或生殖系统其他疾患。传统认为绝经后妇女子宫肌瘤不必要治疗的看法值得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