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1一18岁女性妇科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至12月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1143例1-18岁女性妇科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43例中发现有超声异常表现者257例(占22.5%),分成3组:<11岁组:性早熟11例,无子宫4例,卵巢肿瘤1例(术后证实为卵巢畸胎瘤)。11-14岁组:多囊卵巢7例,附件单纯囊肿4例(囊肿均小于4cm),卵巢肿瘤3例(术后证实为2例卵巢畸胎瘤,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双子宫3例,阴道-宫颈管一宫腔积血2例,无子宫、纵隔子宫各1例。>14-18岁组:子宫偏小72例,多囊卵巢43例,卵巢肿瘤2l例(术后证实为17例卵巢畸胎瘤,3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1例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附件单纯囊肿16例(均小于4cm未行手术而随访),始基子宫15例,无子宫11例,阴道-宫颈管-宫腔积血11例,幼稚子宫7例,纵隔子宫6例,双子宫5例,炎性包块3例,子宫肌瘤2例,子宫腺肌病1例。结论超声检查对1-18岁女性妇科疾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有利于临床早诊断、早处理。

  少儿期和青春期是妇女从出生后至发育成熟的阶段,是女性生殖器宫和第二性征发育的过程,由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发生畸形、肿瘤、炎症、性早熟、月经失调和创伤等。超声检查价格便宜、操作方便、无创伤性,是判断盆腔结构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旨在归纳总结其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检查对1-18岁女性妇女疾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病例为2005年1月1日至12月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1-18岁女性,年龄平均(12.55±4.1)岁,中位年龄16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或阴道流液、闭经和(或)腹痛就诊。所有病例充盈膀胱,经腹部超声探查,扫查结果不理想者经肛门超声检查,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经肛门检查。常规探测子宫位置、大小、宫腔情况、内膜厚度、子宫及附件肿块情况。病例均有摄片和(或)存盘,一并分析。采用仪器为Acuson-Aspen、Medison 530 D-MT、Siemens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7.5MHz。

2 结果

  1143例中发现有超声异常表现257例,占22.5%。

  2.1 各种超声图像诊断标准
  2.1.1 性早熟儿童期宫体长度>3.5cm或三径之和>5.5cm,任一侧卵巢有4个以上直径≥4咖的卵泡。本组1l例,年龄3一10岁。

  2.1.2 始基子宫青春期、青春前期超声图像为盆腔探及条索状或蚕豆大小低回声,三径之和<5.5cm,内部未见明显宫腔线。本组15例,年龄>14-18岁。

  2.1.3 幼稚子宫青春期超声图像为宫体小,宫颈长,宫体与宫颈之比为0.7-1.0,宫体三径之和5.5-8.5cm,宫腔中央见宫腔线,但未见明显内膜。本组7例,年龄15-18岁。

  2.1.4 先天性无子宫盆腔内未探及子宫回声,双侧卵巢亦发育至正常生育年龄大小,或大小与年龄相符,内部回声无殊。本组16例,年龄7-18岁。

  2.1.5 双子宫盆腔探及2个宫体和2个宫颈,双侧卵巢回声无殊。本组8例,年龄11-18岁。

  2.1.6 纵隔子宫均为不全纵隔,超声图像为子宫外形正常,宫腔呈Y型分开,双侧卵巢回声无殊。本组7例,年龄11一18岁。

  2 1.7 阴道-宫颈管-宫腔积血超声图像为阴道、宫颈管或宫腔分离o.5-23cm不等。本组13例,年龄ll~18岁。

  2.1.8 子宫偏小青春期宫体三径之和8.5-10.0cm,子宫小于正常相应年龄大小,双侧卵巢回声无殊。本组72例,年龄14~18岁。

  2.1.9 卵巢多囊改变青春期子宫正常大小或略小,双侧卵巢正常大小或略大,内部见lO~20多个直径2~8mm的细小暗区,多沿卵巢周边环状排列。本组50例,年龄11-18岁。

  2.1.10 卵巢功能性囊肿青春期卵巢囊性增大,内部为无回声,或见云雾状或网络状回声,但于经后复查时,囊肿消失,卵巢回声无殊。本组7例,年龄14-18岁。

  2.1.11 卵巢肿瘤共25例,加例卵巢畸胎瘤,4例卵巢囊腺瘤,1例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年龄1-18岁。

  2.1.12 附件囊肿附件区探及囊性肿块,内部为无回声区,其旁见或未见正常卵巢回声,超声不能确定来源,或卵巢囊性增大,内见密集细点状强回声,诊断为内膜异位囊肿。本组20例,年龄11-18岁。

  2.1.13 子宫肌瘤共2例,子宫区见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区。年龄17-18岁。

  2.1.14 子宫腺肌病共1例,患者17岁,子宫后壁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内见不规则细小无回声区。

  2.1.15 炎症改变包裹性积液3例,年龄17一18岁,附件区见不整形液性无回声区,内见多条分隔,卵巢包裹其中。

  2.2 疾病(超声诊断)在不同年龄段的特征表现

  2.2.1 1-11岁组因阴道不规则流血,阴道分泌物增多就诊,超声榆查发现性早熟11例,无子宫4例,卵巢肿瘤1例(术后证实为卵巢畸胎瘤)。

  2.2.2 11-14岁组因阴道不规则流血,阴道分泌物增多,乳房增大就诊,超声检查发现多囊卵巢7例,附件单纯囊肿4例(均小于4cm未行手术而随访),卵巢肿瘤3例(术后证实为2例卵巢畸胎瘤,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双子宫3例,阴道一宫颈管-宫腔积液(血)2例,无子宫及纵隔子宫各1例。

  2.2.3 >14~18岁组因月经失调、闭经、第二性征未发育就诊,超声发现子宫偏小72例,多囊卵巢43例,卵巢肿瘤21例(术后证实为17例卵巢畸胎瘤,3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1例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附件囊肿16例(均小于4cm未行手术而随访),始基子宫15例,无子宫11例,阴道-宫颈管一宫腔积液(血)11例。卵巢功能性囊肿7例,幼稚子宫7例,纵隔子宫6例,双子宫5例,炎性包块3例,子宫肌瘤2例,子宫腺肌病1例。

3 讨论

  少儿和青春期女性因其处女膜完整、生殖器宫不断发育成熟等特点,限制了阴道检查、输卵管碘油造影等检查手段的应用。而经腹超声价廉、无创伤性、可重复使用,对少儿和青春期女性生殖道畸形、性早熟、肿瘤、炎症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经腹超声使各种妇科疾病在青春期甚或少儿期即获得了诊断,以利于临床早诊断、早处理。

  对于生殖道畸形的早期诊断,可以及早解除患者的症状和病痛,解决患者的生殖器畸形并进行生殖器整形,减少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保护生育力。由于生殖道畸形的发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及隐秘性的特点,临床上对其诊断和治疗往往存在一定困难,这样生殖道畸形往往是在女性青春期以后甚至是围绝经期才得以发现,从而延误诊断,诱发妇科多种疾病的发生。如能在月经初潮前就有一个初步诊断,既而随访月经来潮后的清况,一旦发生经血潴留,及早切开引流或切除,可减少由于经血逆流而引发的盆腔粘连、内膜异位症发生的机会,有利于生殖系统的发育,保护生育能力。
 
  根据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在胚胎发生发展上存在明显的依存关系。因此,生殖系统畸形往往合并泌尿系统畸形。因此,对生殖系统畸形及早诊断有利于及早诊断泌尿系统异常,并对单肾等泌尿系统畸形及早进行保护、治疗。

  本组资料显示通过超声检查在18岁以前发现66例生殖道畸形,儿童期即发现4例无子宫,年龄最小7岁,青春前期即发现2例经血潴留,因此,超声检查对于早期诊断早期发现生殖道畸形,对于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泌尿系统功能的保护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本组资料显示儿童期最常见病例为性早熟,11例(占68.8%),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有利于及早消退早熟表现,最终改善成年身高,恢复其实际生活年龄应有的心理行为,避免成年矮身材引致的心理问题和参与正常社会生活的某些困难和障碍。

  本组资料发现青春前期、青春期常见病例为双卵巢多囊改变共50例,分别占33.3%、19.5%,结合临床、生化和内分泌等多方面,及时诊断治疗,避免闭经、内分泌改变甚或生育、生殖健康等问题造成女性身心的损害。

  青春期更常见病例为单纯子宫偏小,共72例,占32.7%,但已不是幼稚子宫,可通过激素补充调整月经周期,促进子宫发育,促进第二性征发育。

  超声检查作为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是儿童、少女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最佳手段。儿童、少女器质性病变的发生率虽然不高(18.7%),本组资料发现卵巢肿瘤25例,其中1例为恶性,均及时手术处理,另外超声发现附件囊肿20例,因直径均小于4cm,囊壁未见乳头突起,囊内为均匀回声,可短期超声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