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公认,胎心率(fetal heart rate,FHR)监护是目前判断胎儿状况的最佳手段,是确定是否行施剖宫产手术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国情和历史的原因,FHR监护的临床应用,在我国尚有一些差距。究其根本,就是对监护图形的认识不统一。

  就FHR监护的临床应用而言,也的确有些难度,它往往通过临床实际运用才能逐渐掌握,同时又需要具备一定的产科临床经验才能得出FHR监护的正确结论。为了尽可能说明FHR监护在剖宫产指征中的应用,本节拟从不同的角度:FHR监护的基本图形、孕期及产时监护的剖宫产指征、特殊FHR图形与剖宫产指征、FHR监护临床研究进展及FHR监护图分析与处理范例等五个方面进行讨论。愿这种方式对读者更有助益。

  一、FHR监护的基本图形

  为了能正确分析异常图形,首先了解正常图形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的现实是,有的重要书籍中尚存在对典型图形的错误描述,这也是FHR监护不能为剖宫产指征提供正确依据的一个因素。一幅记录完好的胎心率图,主要保持着一定振幅波动的基线组成,其间可由胎动影响而出现心率加速,或在出现宫缩时发生各种类型的减速。

  在判断一张监护结果时,首先应大体观察具有一定波动的胎心率基线是否正常,亦即是否波动在120bpm~160bpm之间。其次观察有无伴随胎动出现的心率加速,以及受宫缩影响的心率减速。进而再分析各种减速,及胎心率基线细变异的类型。最后结合临床得出结论。以下顺次讨论这些问题。

  (一)胎心率基线

  无胎动无宫缩影响时,10min以上的胎心率平均值为基础胎心率,亦称胎心率基线(FHR-baseline)。通过监护仪描记的胎心率图,是一条波动起伏的带状曲线,曲线中央的一条假想线,就是胎心率基线水平,也即是胎心率基线。胎心率基线大体分为过速、正常、过缓三大类,以图3-1表示之。具有正常变异的胎心率基线,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互相调节的结果,也即上位中枢处于不缺氧的正常状态。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如何确定FHR基线有时尚需仔细辨认,对初学者尤其如此。一般而论,基线位于:①无胎动时。②无分娩活动时。③宫缩间歇。④胎儿不受刺激时。⑤加速或减速之间。

  需要进一步说明,胎心率曲线很易受体位、胎动及情绪等影响而变化,在确定基础胎心率值时,必须在心率平稳后至少10min大体不变时才能判断。如果已经稳定的基础胎心率又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也必须是持续10min以上时,才能被认可为新的基础胎心率,图3-2有助于理解这个问题。

  
  (二)一过性胎心率变化

  受胎动、宫缩、触诊及声响等刺激,胎心率发生暂时性加快或减慢,持续十余秒或数十秒钟后又恢复到基线水平,这称为胎心率一过性变化。这些变化是判断胎儿安危的重要指标。

  1. 加速  胎心率基线暂时增加15bpm以上,持续时间超过15秒,称为加速(acceleration, Acc)。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加速开始出现是在妊娠25周~26周,而加速机制的完善要在28周~29周以后,因而加速是妊娠晚期特有的生理现象。加速的主要类型有两种:伴随胎动、内诊或腹部触诊等刺激而发生者为非周期性加速(图3-3),也称散发性加速。这些伴随胎动的加速,是胎儿良好的表现。伴随宫缩发生的加速为周期性加速(图3-4),胎心率上升与宫缩同步发生,因而也称同步加速。是脐带轻度受压的表现,此时不便为监护下结论,是继续观察的条件。

 2. 减速  所谓减速(deceleration, Dec)主要指伴随宫缩而出现的暂时性胎心率减慢。依其出现的时间、形状及持续长短分为数种类型。目前大多仍按Edward Hon的方法分类,即至少记录胎心率及宫缩曲线40min~60min,再看每个胎心率减速图形是否基本相同,以及减速波形与宫缩波形有无一定关系。这样,首先将减速分为两种:规则型与变化型。

  规则型(uniform shape):减速伴随宫缩反复出现,胎心率下降的开始点基本一定,减速波形也大体一样,升降较为缓慢。规则型减速又可分为早发减速及迟发减速两种。

  变化型(variabie shape):减速开始点与宫缩波形无固定关系,有时在宫缩时不一定减速,且波形不一,变化较大,曲线升降较快。变化型减速(不称变异减速)分为轻度及重度两种。

  (1)早发减速(early deceleration, ED)  早发减速的特点是,胎心率曲线下降与宫缩曲线上升同时发生,逆向发展,胎心率曲线的最低点(波谷)与宫缩曲线的顶点(波峰)相一致,若波谷落后于波峰,其时间差(lag time)大多小于15秒。宫缩曲线下降至原水平,胎心率曲线一般也恢复到原基线水平(图3-5)。给母体吸氧或改变母体体位,此减速图形不改变,但注用阿托品可使减速消失。故ED是胎头受压,迷走神经兴奋所致,不是缺氧。

  (2)迟发减速(late deceleration, LD)  迟发减速的特点是,FHR下降的起点落后于宫缩曲线上升的起点,而多在宫缩波峰处开始。胎心率FHR曲线减速的波谷落后于宫缩曲线的波峰,时间差大多在30s~60s。心率下降振幅(amplitude)大小不一,但恢复至原水平所需时间(recovery-time)较长。这种图形也称子宫胎盘机能不全图形(uterine placental insufficiency, UPI),是胎儿缺氧时产生的代表性FHR减速图形(图3-6)
  (3)变化减速(variable deceleration, VD)  变化减速的典型图形具有以下特点:其发生、消失与宫缩无固定关系,FHR曲线下降的多少及下降持续时间均不一致,故而赋予恰当名称为变化减速。它与早发减速及迟发减速形状不同之处是曲线升降迅速。这是第二产程中最常见的图形。但在产前也常见到,其产生原因主要是母体翻身或胎动压迫脐带,另外还应考虑羊水过少的因素。

  日本产妇人科学会将变化减速分为轻型、重型两种。轻型变化减速为FHR下降持续时间少于60秒,振幅下降水平尚未低于60bpm。重型为FHR减速持续时间大于60秒,振幅下降60bpm以下(图3-7)。轻VD是继续观察的对象;重VD如经母体翻身不能解除,又不能在短时内分娩,应考虑剖宫产。
至此,我们讨论了早发减速、迟发减速及变化减速三种最基本的典型图形,为了进一步阐明其不同特点,再以图3-8进行对比总结各自的特点。①波形特点:早发减速及迟发减速都是升降缓慢的标准图形,变化减速则形状各异、升降迅速。②与宫缩的关系:早发减速和迟发减速与宫缩的时间关系一致,但早发减速的开始与宫缩曲线的上升同步,其波谷与宫缩波峰基本互相对应。而迟发减速的开始及其波谷分别落后于宫缩曲线的上升及其波峰。③FHR基线及其下降幅度:早发减速时,FHR曲线的变化范围一般不大,即基线大多正常,下降振幅一般在20bpm~30bpm,大多小于50bpm(图中涂黑的区域表示FHR变化范围)。迟发减速往往由较高的FHR基线开始,其变化范围可大可小,在严重缺氧时,FHR下降至60bpm者也不少见。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产时发现FHR过速应警惕发生迟发减速。变化减速大多发生于胎盘机能正常(个例除外)而脐带突然受压时,因而多自正常基线开始,FHR曲线下降振幅大是其特征。

  
  (三)FHR基线细变异及临床意义

  1. 细变异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胎心率基线细变异分短变异及长变异,短变异(STV)是相邻两跳之间的心率差(beat to beat),实际上也就是瞬时心率差。而长变异是心率基线上的波动频率,即每min有几个波,也就是周期变异(CPM)。在这些波的上下缘各画一横线,两条横线之间相差的振幅数就是LTV。CPM及LTV均属长变异,但在监护图上LTV比CPM易于辨认。正常生理状况的LTV是在5bpm~25bpm之间。LTV<5bpm多为慢性缺氧,>25bpm多为急性缺氧。STV在监护图上无法直接观察,然而STV的大小决定基线变异振幅的大小。临床上常用监护仪就是直接观察长变异的,特别是观察LTV的大小。

  胎心率基线细变异,在说明胎儿状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细变异正常,说明胎儿没有缺氧,中枢神经对心率的调节发挥着有效作用,胎儿有充分的贮备能力。即使有减速,若存在细变异,也是可以继续观察的条件。也可以说,重度缺氧时,一般会有细变异减少或消失,因而便产生了细变异消失+连续迟发减速=剖宫产的公式。另一方面,细变异增加,例如显著变异(>25bpm)则是胎儿急性缺氧时,中枢神经进行代偿性调节的结果。

  2. 细变异临床应用的难度  实际上,细变异的变化并非单由植物中枢调节的结果,即除了中枢神经调节外,尚有其他方面的因素,例如无脑儿、麻醉药、神经阻断剂(东莨菪碱、阿托品等)、胎儿不成熟、IUGR、胎儿睡眠及心动过速等情况,均可发生细变异减少或消失,因而利用细变异判断胎儿的贮备能力就困难了。

  另外,临床研究所用的细变异资料,大多是由内监护取得的,即要精确地确定细变异,通过内监护(头皮电极)才更可靠。因为超声拾取信号的外监护使用简便,故现在普遍用的胎儿监护仪,绝大多数为超声拾取信号。问题在于,因技术发展不平衡,现在流行的监护仪质量差别很大。一方面,超声法计测出来的信号,可以人为地改变细变异的大小(主要是增大)。另一方面,假如仪器对信号施行了过度平均处理,又可以人为地将细变异消失。总之细变异表明胎儿是否缺氧是困难的,有人认为,在某些情况下,细变异有“Confusing” FHR图型之义,即有时是模糊的图型。

  3. 细变异生成的差别  为说明上述问题,利用图3-9对细变异的生成进行解析。图中A代表心电信号,即胎儿头皮电极采取的信号,每一跳只有一个峰,峰的顶端是信号的检出线。一次心跳只有一个峰(R)触发,峰到峰即为心跳间隔,也就是心动周期(T)。因为直接心电采取的信号纯净准确,所产生的峰(R波)与检出线的触发点也自然准确可靠。因此心动周期T,以及用T计测出的瞬时心率60/T,也自然分散性小,尤其可信度大。如前所述,瞬时心率(STV)决定基线细变异振幅大小,所以由此而形成的基线细变异LTV也是真实可信的。

  然而,并不能因此而否定细变异的临床意义。因为良好的超声线路造就的优质仪器,再加上医生精细的操作,采用超声信号的仪器是可以获得近似心电信号的效果的。如图3-9C,是质量纯正的超声信号, R的触发点与心电法相吻合,所描记的细变异也就是真实可靠的了。总而言之,欲获有确切临床意义的监护结果,先进的仪器,医术优良的医生至关重要。尽管如此,更多的时候,还要注意结合观察细变异以外的胎心率图形进行分析,例如减速和加速。

  4. 产程中细变异的应用及研究  用直接心电描记的基线细变异大小,能说明胎儿贮备能力状况,早已是各家在论文中所描述过的。但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具体运用,仍然是各家学者研究的课题。

  (1)细变异与胎儿头皮血pH值的研究  Spencer研究了产程中细变异与胎儿头皮血pH的关系。其结果为,尽管细变异(LTV)正常(≥5bpm)者,93%PH值>7.25;但是,细变异减少(<5bpm)者,pH值<7.25的病例仅占32%,说明细变异减少未必胎儿缺氧酸中毒占压倒多数。本统计资料还说明,在产程监护中细变异大体上<5bpm者就占18%,即不能仅依此一项诊断为胎儿窘迫。

  (2)细变异与其他减速图形的关系  在产程中,细变异减少也表明胎儿缺氧,在许多情况下都是事实。但要区别细变异减少或消失,是胎儿缺氧还是由其他原因所致。Murata等人的研究证明,在产程中,对胎儿加上宫缩负荷,如果因细变异减少或消失诊断为胎儿窘迫。在除外胎儿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如无脑儿)外,还必然有伴随宫缩时的迟发减速(LD),因为LD的出现是胎儿缺氧的早期征象。Parer研究也表明,产程中细变异减少时,其原因若为胎儿重度缺氧,其前必有表示胎儿重度低氧的其他FHR图形,首先是迟发减速,再者是重度变化减速及心动过缓等。不能仅依细变异减少诊断为胎儿低氧征。

  (3)细变异与Apgar评分的研究  既然细变异减少和消失,是说明胎儿重度缺氧,新生儿就应该得低分,实际并非尽然。Krebs等研究分析了1996例产程中细变异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资料分别取自监护开始30min和胎儿娩出前30min之细变异情况,并对比新生儿Apgar评分。其结果为,Apgar评分低(5min不到7分)者中,细变异正常占2%。细变异减少(3bpm~5bpm)者占5%。细变异消失(≤2bpm)占33%。另有细变异增加(≥26bpm)占6%。细变异减少或消失时,Apgar?评分≤6分(5min)的病例,细变异以外的FHR图记录正常者占2.8%,FHR图记录异常者9.5%。这是一组庞大而复杂的数字分析,总体来看,只从细变异减少和消失来预测胎儿状况是困难的。

  5.孕期细变异的应用  用B超观察健康胎儿时可见,胎动时伴有FHR加速,这种活泼现象可长达数min,有时10min~20min以上。此后胎儿便迅速进入睡眠状态,不仅胎动加速消失,且呈现细变异减少。因孕期监护一般要经过胎儿睡眠期,所以就有可能将睡眠时的细变异减少,误认为胎儿缺氧。当然,孕期监护还要注意排除用药的影响及仪器性能不良等因素的干扰。

  观察分析孕期(没有宫缩时)胎心率细变异临床意义的最佳方法,是看加速的有无。在孕期判断胎儿是否缺氧时,不仅胎心率加速与细变异的状况有大致相同的意义。而且胎心率细变异常被假性图形所混淆,伴随胎动的加速是真实的。因此可以这样说,在进行孕期监护时,只要有加速存在,尽管图纸显示细变异减少或消失,也是可以继续观察的图形。如果长时间没有加速出现,可以采用声振刺激、推动胎儿或令孕妇反复翻身等方法唤醒胎儿,并延长监护时间,只要出现加速,都说明胎儿贮备功能良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医学的临床应用,使胎心率(FHR)监护及B超显像检查,共同形成了对胎儿的立体诊断系统。上一节已讨论了FHR监护在剖宫产术指征中的应用,本节将对B超检查(超声显像)判断胎儿状况,即根据显像决定是否应行剖宫产术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