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妇女妇科肿瘤的分布特点及其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对我院365例老年妇科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老年妇女妇科肿瘤分布特点及合并症患者围手术期防治措施。结果 老年妇女恶性肿瘤占50.96%,以子宫内膜癌为主,占54.30%;良性肿瘤以卵巢良性肿瘤为主,占64.80%,患者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合并症占总数的77.8%,16.44%发生并发症,经相应处理能渡过围手术期。结论 60岁及以上的老年妇女恶性肿瘤以子宫内膜癌为主,良性肿瘤以卵巢良性肿瘤为主;围手术期做好严密监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治疗。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疾病已经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众所周知,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肿瘤的发病率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外阴癌的发病高峰年龄均在≥60岁,因此需手术治疗的老年妇女生殖系统肿瘤也逐年增加。但老年妇女由于组织器官的功能衰退,内科合并症增加,给麻醉和手术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需掌握老年妇女妇科肿瘤分布的特点及手术的特点,使老年妇女安全地渡过围手术期。本文对我院365例60岁及以上老年妇女因妇科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妇女妇科肿瘤分布的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以提高老年妇女由于妇科肿瘤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1. 研究对象
自2004年1月-2008年12月妇产科医院妇科共收治60岁及以上的妇科肿瘤手术患者365例。手术切除的标本均送病理检查,诊断以病理结果为依据。术前合并症诊断标准参照各种疾病诊断的相应标准.仔细查阅患者的详细住院资料,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临床数据,对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 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2.1 一般资料60岁及以上的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共365例,其中60~69岁者221例,70-79岁89例,80~89岁55例,平均(65.47±9.01)岁,最大1例87岁。
2.2 妇科肿瘤分类本组病例中恶性肿瘤186例(50.96%),其中子宫内膜癌101例(54.30%),卵巢癌67(36.02%)例,余18例(9.68%),分别为宫颈癌9例,输卵管癌4例,外阴癌2例,子宫肉瘤3例,良性肿瘤179例(49.04%),其中卵巢良性肿瘤116例(64.80%),子宫肌瘤44例(24.58%),输卵管良性肿瘤19例(10.62%)。
2.3 合并症284例患者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合并症,占总数的77.8%,其中主要是心血管疾病183例(高血压109例,心脏病12例,其他心电图异常改变62例,包括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糖尿病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例,脑血栓后遗症3例,其他11例,同时合并有1种以上疾病67例。
2.4 术前处理术前请相关科室会诊,制订出相应的治疗计划。高血压者给予降压药物,术前使血压平稳,一般控制在140~160/90~100mmHg以内。有冠心病者近半年无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术前给予扩张冠状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消心痛等口服。有心律失常者须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俟心律失常纠正心功能正常后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药物口服者术前改为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使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后以下再定手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行肺功能等检查,若为重度肺功能障碍,则不宜手术。其他疾病控制在非急性发作期进行手术。手术前请麻醉科会诊制定合理的麻醉方式。
2.5 手术方式:179例良性肿瘤行单纯附件切除术51例,全子宫切除术及双附件切除术128例。186例妇科恶性肿瘤中,67例卵巢癌及4例输卵管癌患者行瘤体减灭术67例,4例卵巢癌由于肿瘤广泛转移只行全子宫、双附件、部分大网膜切除术,9例宫颈癌患者行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次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例子宫肉瘤患者2例为I期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行全子宫切除术及双附件切除术,1例行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2.6 术后处理原则术后常规进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监测,心电图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定期复查空腹血糖,三餐前血糖监测,调整胰岛素用量。
2.7 围手术期结局本组365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预期手术,发生术后并发症60例,其中肺部感染25例,切口感染16例,尿路感染10例,电解质紊乱者5例,2例宫颈癌术后出现尿潴留,深静脉栓塞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予控制血压、改善冠状动脉血供、纠正心律失常等相应处理。心衰患者经强心、利尿、吸氧等处理后心衰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经加强抗生素治疗及化痰、止咳治疗后痊愈。腹壁创口感染者经局部换药后逐渐愈合。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予卧床,抬高患肢,抗凝等对症治疗治愈,1例由于术后第7日起床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晕厥,予心电监护、气管插管、除颤等治疗后抢救无效死亡,余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妇科肿瘤与年龄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外阴癌的发病高峰年龄均在≥60岁。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妇科肿瘤数量也相应增加,均远远高于同期肿瘤的总体发病率。其中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更多的妇女到达了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年龄;(2)更多的医疗保健以及老年妇女对异常绝经后阴道流血的警觉,可发现和确诊子宫内膜癌。(3)绝经后妇女不规范的性激素替代治疗增加了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性。本文老年妇女恶性肿瘤中子宫内膜癌为101例(54.30%),更支持了此观点。其次卵巢癌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有报道认为,绝经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绝经前的3~4倍。自40岁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也升高,/>60岁呈明显上升趋势o本文卵巢癌占老年妇女恶性肿瘤的36.02%,故对于老年妇女的卵巢肿块应倍加警惕,切不可掉以轻心。由于老年妇女受旧观念的影响,对妇科疾病不愿到医院检查,在疾病早期难以发现,甚至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老年人肿瘤有分化好、生长缓慢的特点。本文老年妇女良性肿瘤中64.80%以卵巢肿瘤为主,因此加强老年妇科疾病的普查,既可争取在较为年轻、合并症较轻时进行手术,又可防止良性的卵巢肿瘤最终发生恶变,发展为卵巢癌,以提高其治愈率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2 老年妇科肿瘤的治疗手术治疗是妇科肿瘤主要作用以及维生素B12辅助神经营养作用。三者的共同作用,可较快速地缓解疼痛,改善症状。这些优点使其成为绝大多数病人乐意接受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治疗方法之一,无论是年轻患者还是老年患者,只要患者能够耐受手术且属于可行手术治疗的期别,手术治疗仍然为首选的治疗手段。但是,老年患者机体的器官功能减退,内科合并症增加,能否耐受盆腔手术,特别是妇科的广泛性手术,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难题之。已有较多报道,对于有内科合并症的老年患者,如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配合选择恰当的麻醉方式,术后再给予严密的监测,一般均能度过手术风险,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o本组资料显示,在有合并症的老年妇女中,主要为内科合并症。本研究有内科合并症的患者84例,占总数的77.8%,主要为心血管病、糖尿病和呼吸道疾病,所占比率也与文献报道相似。因此术前应常规进行心、肺、肝、肾功能及血糖检测,详细询问病史,术前请内科医师、麻醉科医师会诊,拟订合理、安全的手术方案。特别对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较差者,应积极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140/90mmHg左右,纠正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对糖尿病的患者应使血糖控制在8mmol/L左右;对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部感染者要积极控制炎症,改善肺通气功能,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3.3 老年妇女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老年人围手术期是最易发生意外或出现合并症的时期,术中严密监测心功能、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年龄大、合并症多、一般情况较差,且为良性病变者,在不影响预后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手术范围,缩短手术时间,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术后应控制输液总量及速度以防心衰的发生;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护士应与医师紧密配合,指导患者咳嗽并辅助患者拍背,减少肺部感染。鼓励老年妇女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因为老年人血流速度缓慢,血液粘滞度增加,术后卧床更易发生下肢深部静脉血栓。本文发现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1例发生肺栓塞而死亡。如果患者术后出现下肢肿胀或局部压痛需高度怀疑栓塞可能,应及时行血管超声检查确诊。治疗时应及早采用包括卧床、抬高患肢、抗凝、溶栓药物等非手术疗法。本研究1例经过综合治疗治愈。本资料死亡的1例患者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肥胖,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又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故易形成血栓,起床后导致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而死亡。该患者虽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但术后情况稳定,也没有出现下肢肿胀等症状,故忽视了栓塞形成的可能,今后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恶性肿瘤以子宫内膜癌为主,良l生肿瘤以卵巢良性肿瘤为主。围手术期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治疗和控制术前合并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绝大部分老年妇科肿瘤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治疗,安全渡过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