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把患者转移到安全地带

  9月7日上午,大楼突然剧烈晃动的那一刻,彝良县人民医院骨科医生何朝宣正在主刀做一台手术。“地震了!”他脑子里闪过了可怕的场面。手术台周围,惊恐的同事们面面相觑,但是谁都没动。几秒钟后,大家反应过来,手术接近尾声,必须集中精力完成,然后马上转移患者。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何朝宣走出手术室时,医院里已经忙了起来。大家都知道,遭遇地震,医院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把患者尽快从病房转移到安全地带。他和同事来不及脱掉手术服,就急忙迎着人流向病房跑去。

  地震发生后约10分钟,第一名受伤患者被送到医院。此后伤员陆续被送达,都是县城里摔伤、擦伤的轻伤员,县城的房屋基本没有受到损坏,问题似乎不大。

  过了大约半个小时,一名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被家属送到县医院。他来自11公里外的一个村庄,是被倒塌的房屋砸伤的。又过了5分钟,类似伤情的一名患者也被紧急送进医院。“山高沟深,很多老百姓住在山坡上,不少还是土石茅草屋,看来远处村镇受灾很重。”何朝宣想。

  首次地震后约1个小时,房屋再次强烈震动,感觉比第一次还厉害。这使得大家都意识到,问题肯定严重了。

  伤员越来越多。在地震发生后的26个小时里,何朝宣没有休息、没有睡觉,更令人惊讶的是,他没有看过手机,手机响了根本来不及接。到9月8日下午,他手机上有数不清的未接来电,来自家人、亲戚、学生、朋友。

  “打不通电话家里人不担心么?你没有想问问他们的情况?”记者忍不住问。何朝宣笑了笑,他说自己也不记得当时是怎么想的了,“在当时的氛围中,大家没有人回去休息、去顾自己的事,做医生就是这样。”

  跟防病有关的事都要做起来

  面对随时可能袭来的余震,不少当地居民不敢在自家房子里睡觉,纷纷聚集到设在县城空旷地区的灾民安置点。在这里,常见病治疗和传染病预防成为卫生部门的重要工作。

  9月9日中午,设在一所小学的安置点里,有些居民在帐篷内睡午觉,一群孩子围着帐篷做游戏。来自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救援队在学校门口摆起长桌,为周围的居民义诊、送药。内科医生李明远说,由于在安置点过夜不适应,感冒的患者比较多,作为监测疾病的“哨点”,另外一些问题也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一位中年妇女自述心里不舒服,肚子常咕噜响,偶尔有腹泻,不想吃东西。李明远跟她聊起了地震时的感受,患者一听地震就激动起来,说现在还不敢进屋,进去总觉得房子在晃,本来血压就高,这两天更控制不住了。李明远给她开了一些药,同时告诉她一些调节心理的方法,因为她的很多不舒服可能是心理压力造成的。

  在当天接诊的80多名患者中,两名腹泻患者引起了驻点医疗队的警觉。李明远带着几位医生查看了安置点附近的厕所,发现地震之后这一带的自来水供应还没有恢复,厕所没有水冲,滋生的蚊蝇比较多。因为厕所气味比较大,个别人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大小便。

  “天气预报说这几天要下雨了,我们很担心雨水会造成蚊虫进一步滋生,造成传染病隐患。”当天,李明远带领医疗队、志愿者对安置点和周边地区进行了一次大扫除,很多居民在他们的带动下也主动打扫起了帐篷。“医生不能只是坐诊等病人,只要跟防病有关的事情,也要先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