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例孕妇无创DNA产前检测结果分析

 

    21—三体综合征、l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胎儿染色体疾病,其发生率占所有妊娠的0.2%~0.3%,是目前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儿的主要目标。而此类疾病主要通过产前血清学筛查和彩超筛查进行初步筛查、产前诊断来最终确诊排除。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血清学筛查的检出率较低,多数医院采用的中孕期三联筛查检出率仅达到65%~70%,有易漏诊的风险。且结果受多种复杂因素如孕周计算是否准确、体重等的影响,假阳性率偏高(5% 左右),从而使不必要的侵入性产前诊断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胎儿流产、感染的风险。因此长期以来人们致力于寻找一种筛查准确性更高、方法更简单、风险更小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而无创胎儿DNA产前检测技术的临床开展,无疑是一不错的选择,它具有无创优点的同时,将对21、18、13—三体综合征的检出率提高到了99%,给出生缺陷预防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一种新的、近似于诊断的产前筛查技术,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03月至2013年02月1年间在我院行无创DNA产前诊断抽血的346例孕妇,其中包括唐氏筛查高危组:214例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风险值1/270),15例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风险值1/380),10例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合并18—三体高风险,l5例年龄高风险(年龄35岁);唐氏筛查临界风险组:74例21—三体综合征临界风险(1/270<风险值1/500),2例18—三体综合征临界风险(1/380<风险值1/500);唐筛低风险组:4例唐氏筛查结果为低风险患者要求行无创DNA产前检测:其它原因组:9例年龄小于35岁未行唐氏筛查;2例彩超示单脐动脉、1例彩超示NT厚8.75px (12w时检测);1例曾生育一脑积水患儿。孕周选择12w到26w之间,平均孕周19.5+5.8。孕妇均为单胎、自然受孕。

1.2 实验方法 以上346例孕妇均到我院抽取随机外周血10ml,标本送检至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湖南湘雅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合作开展的大规模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新型无创DNA产前检测[1],收集母体血清中的胎儿游离DNA,经高通量深度测序,分析10个工作日出具报告单。结果阳性者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阴性者嘱常规产检,严密随访彩超,新生儿出生后随访结局。无创DNA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彩超、新生儿随访结局综合判断分析。

 

2 结果

2.1 346例无创DNA产前检测结果 346例孕妇均成功完成检测,共检测出9例异常者:4例提示21—三体综合征阳性,1例18—三体综合征,2例提示性染色体DNA含量不足,1例提示16号染色体数量增多,1例提示22号染色体数量增多。

    按分组:唐氏筛查高危组有3例提示21—三体综合征阳性者,1例提示18—三体综合征,1例提示性染色体DNA含量不足,1例提示16号染色体数量增多,1例提示22号染色体数量增多:临界风险组有1例21—三体综合征阳性者;低风险组21、18、13—三体综合征未见明显异常;其他组1例提示性染色体DNA含量不足。具体情况见表1。

2.2 后期诊断随访 346例孕妇共检测出9例异常者,4例提示21—三体综合征者3例经我院羊水穿刺核型分析确诊为47,XN,+21。1例拒绝行羊水穿刺,后反复劝说后孕妇告知行无创检测前在当地医院已行羊水穿刺核型分析确认为21—三体综合征。2例考虑性染色体DNA含量不足,经羊水穿刺确认1例染色体核型分别为46,XN (唐氏筛查高风险组),1例证实为45,X (其它组)。1例提示18—三体综合征者经羊水穿刺核型分析为47,XN,+18,1例提示16号染色体数量增多、1例提示22号染色体数量增多,均经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6,XN,余338例结果阴性者截止2013年7月经随访有2例分别孕5+月自然流产、1例因孕6+月彩超示心脏畸形(严重室间隔缺损)引产、1例孕8个月无明显原因死胎(引产后证实脐带缠绕因素),未发现有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

 

3 讨论

    有研究证实,整个孕期在孕妇的外周血中发现有长期稳定存在的大量胎儿的游离DNA片段,这些游离DNA片段最早孕4周就可检测出,以75—205bp的小片段形式存在,占孕妇外周血浆中所有DNA片段的5% ~ 30%,且比例随孕周增加而逐渐升高[2]。随着2010年新一代测序技术—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的广泛推广,且经过了前期大量临床验证的基础上,无创DNA产前诊断技术成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新模式,并且以其无创伤、快捷、准确性高的优点,迅速转向临床。

    有创产前诊断如羊膜腔穿刺术、绒毛穿刺术、脐血穿刺术等通过穿刺取材羊水、绒毛、脐血等,经过常规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具有准确性高、覆盖面广的优点,目前仍为产前诊断的金标准,但已存在感染、出血、胎儿丢失等风险,且传统的细胞培养需要3w~4w才能出具报告,时间较长,给孕妇带来较大的心理精神负担。

    我院行无创DNA产前检测的346例孕妇中,提示染色体异常9例,后经羊膜腔穿刺确诊7例,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1.7%,低于报道染色体异常检出率2.14%[3]。无创DNA提示21—三体综合征阳性4例,均经我院及外院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7,XN,+21,检出率100%,准确性接近100%,1例提示18—三体综合征阳性,经我院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47,XN,+18,检出率为100%,准确性接近100%,2例考虑性染色体DNA含量不足,经羊水穿刺确认1例染色体核型分别为46,XN,1例证实为45,X,性染色体检出率100%,准确性50%。1例提示16号染色体数量增多、1例提示22号染色体数量增多,均经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6,XN。由此可见,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无创DNA产前检测对21、18—三体综合征的检出率可达到100%,准确性大于99%,可以作为传统产前诊断技术的一种辅助手段[4]。但其对性染色体尤其是其它染色体的异常检出的准确性并不高,说明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对性染色体及其它染色体异常的检出还存在难度。当然这也是上面提到的无创DNA产前检测异常染色体检出率稍低的原因之一。

    综上,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在胎儿21、18、13号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中与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有较高的符合率,且与传统的染色体核型比较具有快速、无创等优点,但在检测其它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方面还需进步积累相关数据以提高其符合率。目前可定位于一近似于诊断的产前筛查,不能替代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参考文献

[1]杨湘玲,朱健生,刘贤云.新型无创DNA产前检测在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2013,6:5-2.

[2]张宇林,朱宇宁,吕时铭,等.2012年产前诊断分子新技术专家座谈会纪要[J].中国妇产科杂志,2012,47(11).

[3]柳爱华,宋奉侠,郝明革,等.母血清筛查21—三体、18—三体高风险病历的产前诊断[J].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2012,4:8-10.

[4]侯巧芳,吴东,楚艳,等.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在无创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81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