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学术会议暨京津冀妇科内镜协同发展促进会学术年会第六届亚太妇产科内视镜暨微创治疗医学会(APAGE)区域会议第十五届全国妇科微创诊疗理论与实践论坛第十一届全国妇科微创理论与实践护理论坛
2020年8月15日,由北京医学会妇科内镜学分会、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主办的2020北京妇科微创高峰论坛、北京医学会妇科内镜学分会学术年会、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学术会议暨京津冀妇科内镜协同发展促进会学术年会、第六届亚太妇产科内视镜暨微创治疗医学会(APAGE)区域会议、第十五届全国妇科微创诊疗理论与实践论坛、第十一届全国妇科微创理论与实践护理论坛在首都北京盛大开幕。
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会议邀请了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围绕妇科微创临床诊疗领域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深层次的展示与交流,旨在为广大妇产科同道搭建一个感知前沿、在线切磋的学术交流平台,使广大同仁能够立足临床,聚焦热点,直面大咖,释疑解惑。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医学会妇科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孟元光教授主持。孟教授首先对所有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同道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接着为大家隆重介绍了莅临本次会议的领导与嘉宾,并邀请各位嘉宾为大会开幕发表致辞。
北京医学会妇科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段华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以及主办方对亲临开幕式现场以及线上观看的妇产科同道表示欢迎。她讲到,本届论坛将继续传承学术创新的理念,努力办成内容丰富、高端实用、富有成效的学术盛会。为保证大会防控防疫安全,本次大会组委会特别成立防疫防控专家工作组,对会场环境、参会人员进行了严格的专业防控检查和指导,各界联手、齐心协力为促进微创妇科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院长严松彪教授在开幕式中讲到,处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本次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为广大妇产科同道提供一个感知前沿、切磋技艺的专业学术交流平台。本次会议将秉持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主题更务实的会风,就当前妇产科微创新技术、新方法及相关热点问题与大家交流、学习,以期共同推进我国妇产科微创事业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党委书记张建教授表示,疫情形势持续向好,本次大会如约而来,首先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向各级领导和学界同仁表示欢迎。本届论坛将围绕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要求,坚持以科技和学术创新为主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莅临论坛,形成多学科融合与学术合作的专家阵容,为各位同道搭建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首都医科大学医院事务管理处处长李文斌教授在致辞中讲到,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首都医科大学成立临床流行病与临床研究学系,并将建立一所研究型医院,旨在推动临床试验的进行,推动临床研究的发展。期待从事妇产科学系的医生同道们可以通过本次论坛的交流学习,不断提升,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首先向大家问好并祝贺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他讲述了自己的三点想法:一是疫情期间举办这样的盛会表明了我们抗疫斗争的必胜信心,对学术发展的热情和对妇女健康和妇产科事业发展的信念。二是本论坛已经连续举办十五年,与时俱进,定将带给大家更多的新知识和新经验。三是我们将一代代传承林巧稚大夫的精神,保持对知识和技术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病人的同情关爱,以及对人和社会健康的智慧。
北京医学会会长封国生教授首先对从事妇产科事业的同道表示崇高的敬意。他讲到,疫情也阻挡不了大家加强学术交流的热情,这次会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邀请了全国各地知名专家授课,课程设置多样,既有学术报告又有手术转播,并且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堪称广大学术交流活动的典范,希望大家在本次大会中都能收获满满,最后祝福大会圆满成功。
郎景和院士:医学的观念&医学的发展
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指出,医学发展到现在依然存在两个难题,一方面是医疗资源还不是很充分,另一方面又存在过度诊断和治疗等现象。而医学之于生命,之于技术,人们的理念是不断变化的。医学地图和宗教是有关的,曾经人们遇到疾病,可能祈求神灵,但来到科学的时代,我们对事物有了更多认识,也对自然和生命更加敬畏,也认识到医学的局限性和风险性。局限性就是认识的局限性:医学的发展是不停歇的,认识也是无止境的。风险性就是诊断、治疗、手术都有很多的风险。此外,技术的发展也对医学产生冲击:追求时髦和流行使医学变得浮躁,但这不应当出现,因为医学是要讲证据的。当有了证据,又需要医生有哲学的概念,因为医学的服务对象是人,要关注整体,结合经验,给予关怀,以人为本进行施治。
马丁院士:妇产科腹腔镜进展及思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首先回顾了宫颈癌手术治疗的发展历史,并针对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变化做详细介绍。他讲到,目前妇科腹腔镜下常用的能源器械有冷能源器械如勾钳剪镊,电凝法包括单极和双极器械,激光法包括气化和凝固,超声刀(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智能凝闭切割刀(脉管融合技术+同把器械先凝后切),他还针对每种器械在临床的具体应用展开讲解,并且对每种设备的优缺点都进行了阐述,例如百克钳可闭合7mm以内血管(FDA认证),超声刀可以止血和切割同步完成,对大血管的凝闭效果不佳,特别是大于2mm以上的血管。此外,马丁院士还讲述了宫颈癌手术分型、微创手术的特点及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现状的研究等问题,强调保护卵巢功能的重要性。
沈铿教授: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精准诊断和人性化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沈铿教授讲到治疗的理念过去是以病为主,现在是以人为本。沈铿教授从宫颈癌研究背景到宫颈癌筛查目的,再谈到宫颈癌筛查现状,指出目前其筛查策略仍无统一定论。对其筛查方式的探索有细胞学筛查、P16/Ki67双染技术以及其他细胞学分子标志物的应用研究。通过大量的病例整合研究发现,病人癌灶转移中宫旁转移、阴道转移较少见,并发症和复发率很高。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沈教授携手其团队及国内众多专家共同制定了《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临床诊治指南》,并发表了多篇SCI论文,获得国内外学术组织的认可。沈教授表示宫颈癌手术应该更加个性化,缩小手术范围,注意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需求问题。
魏丽惠教授:ASCCP2019共识指南关于宫颈病变治疗解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首先介绍了ASCCP宫颈癌筛查异常的管理指南的变迁,指出新版指南与之前版本的关键区别在于其基于风险值的量化和细化,就风险而非筛查结果。宫颈癌的筛查加入“临床操作阈值”概念,同等风险,同等管理更加精细化。有无宫颈筛查史是评估“阈值”的重要因素,魏丽惠教授指出缺乏以往筛查结果、既往宫颈癌筛查史为阴性或既往宫颈癌筛查史为阳性时,应结合筛查结果选择不同的策略。讲到治疗中需要关注问题时,魏丽惠教授建议使用CIN2或者CIN3对组织学HSIL进行定性。新的指南中还增加了关于即刻治疗的指导。在选择即刻治疗时,医患应充分沟通后决策。新的指南中还对AIS的管理、对特殊人群的管理做了补充。最后魏丽惠教授提到,要结合我国国情,认真思考制定符合我们中国国情的指南。
在下一环节的报告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王世宣教授分享了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烟雾管理——“绿色手术”经验、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任琛琛教授介绍了3D腹腔镜在盆腔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段华教授围绕卡孕栓在宫颈预处理中的临床应用以及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特点与粘连的预防措施展开讲解、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讲述了荧光显影技术在妇科的应用与发展,为大家阐述了新技术、新理念和新的产品在妇科微创诊疗中的应用。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会务组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