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妇儿健康,拥抱美好明天。2020年9月5日,“2020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中国妇儿健康发展促进高峰论坛”在天府之国四川成都顺利召开!


本届论坛在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的指导下,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儿医疗保健分会、湖北(武汉)院士咨询服务(活动)中心主办,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协办。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院士担任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毛萌教授担任共同主席。聚焦学术观点,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发展,论坛特邀妇产科和儿科相关院士、专家作了精彩报告,分享妇儿健康领域前沿新知、发展趋势,使与会者开拓了新视野和新思路。会场座无虚席,深入互动,学术氛围浓厚,为参会医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


31.jpg


本次大会主会场及各分会场累计线上观看直播人次达2.46万!大会互动积极,反响热烈,好评如潮。妇产科在线作为会议合作媒体,为您带来精彩报道。


★ 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院长刘瀚旻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院士,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杨正林教授,中国工程院三局易建局长分别致开幕辞,他们向到场专家及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及同仁所做的努力,预祝大会顺利召开,祝大家学有所获。


32liu.png

刘瀚旻教授主持

大会执行主席、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刘瀚旻教授首先对远道而来的同道及莅临本次大会的专家学者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并为大家隆重介绍了莅临本次会议的专家讲者。

 

33.png

马丁院士致辞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致辞,他讲到,感谢全国医务人员在疫情期间对武汉的支持,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没有一例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非常值得骄傲。在后疫情时期,我们也应持续稳进地推动妇儿健康发展计划,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34.png

李言荣院士致辞


35.png

杨正林教授致辞


36.png

中国工程院三局易建局长致辞


37.jpg

大会合影


★学术交流环节


▎马丁院士:基于HPV整合检测的宫颈疾病精准筛查和分流

38.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全面分析了宫颈癌流行状况与变化趋势,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的全球应用进展进行了探讨,强调宫颈癌是HPV常见感染的偶发事件,HPV感染只有1%可发展为宫颈癌。2019ASCCP指南推荐风险分流、精准管理理念,新原则有①风险评估更加注重HPV检测②估计发展CIN3+风险,建议使用风险阈值管理。此外,马丁院士还对HPV整合与宫颈癌发病的分子基础进行了详细解读,基于研究分析与文献回顾,提出HPV整合是导致宫颈癌发病的关键因素。与现有HPV检测技术平台比较,宫颈疾病HPV整合精准筛查技术可明确是否有高危型HPV整合,针对宫颈癌发病关键分子事件检测,从而促进精准分流和风险分层。


▎陈新石教授:医学科研创新与科研论文的撰写

39.png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陈新石教授结合丰富的工作经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医学科学论文六大基本要素: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公证性、规范化,提倡先提出问题进行科研设计,再开始实践,强调科研设计的题目要具体明确。通过案例分析陈教授生动形象地对医学科研的思维创新、方法创新、临床实践创新内容进行了探讨,着重介绍了论文的三种形式:①病例报告(传统)②循证病例报告(创新)③疑难病例析评。最后,陈教授表示,中国正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尽管有传统思想的束缚、科技评估体系的偏差、社会浮躁等阻力,仍应坚持科学的良知努力创新。


▎王天有教授:后疫情时代儿科发展的思考及探索

40.pn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王天有教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发展及防控响应进行了回顾分析,提出疫情使儿科整体遇冷,医疗刚需骤降。随后基于临床实践深入探讨了儿童感染新冠的特点,包括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预后较好等,并对儿童新冠感染防控和诊治措施进行了概述。中国新冠感染疫情已进入后疫情时代,儿科发展应遵循“加减乘除” 方法,即顺势而为做加法、聚焦内涵做减法,提升效能做乘法,强化布局做除法。王教授深入探讨了以下几点思考:就诊模式革新,深化互联网+大数据医疗;落实分级诊疗,强化协作模式;儿科传染病专业化;加强院感防控与生物安全建设;强化科研意识,探索科技创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与会者受益匪浅,耳目一新。


▎刘瀚旻教授:呼吸视角的早产后生长发育

41.png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刘瀚旻教授回顾分享了产科和儿科对“早产儿”的观点,表示监护技术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小的早产儿得以存活,并就“20+周即出生的早产儿,怎样算是正常早产儿?”问题展开了讲解。刘教授从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角度深度剖析了所需的理论溯源,通过辩证分析探讨指出,早产儿不能过度追赶生长,应关注追赶生长所造成的成人慢性病(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关于肺泡发育的促进,现有手段基本是促进肺泡成熟、适当供氧,并没有促进肺血管床成熟的措施,从逻辑上讲有损肺功能,此外,早产状态下的动脉导管的预测与干预研究尚待解决。深度认识特殊的发育规律是保持全生命周期健康的重要一环。


▎林永红教授:VNOTES妇科手术应用现状及展望

42.png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林永红教授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经阴道内镜手术(VNOTES)在妇科的探索和实践,并基于文献结果与临床经验,表示VNOTES的优势有术后恢复快、体表无瘢痕等;劣势有技术要求、并发症、学习曲线长等。随后循序渐进地对VNOTES的开展条件及应用于良性和恶性疾病的适应症进行了讲解,提醒勿将微创变重创。林教授重点介绍了子宫的淋巴引流途径,指出VNOTES下盆腔淋巴结清扫能够实现,配合SLN更精准。精湛的VNOTES手术技艺和细致的讲解使与会者视野开阔。最后指出VNOTES现阶段缺乏大规模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并对VNOTES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孔北华教授:妇科肿瘤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指南介绍

43.png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基于指南共识和大量的对照研究结果分析,分别对贝伐珠单抗临床应用治疗卵巢恶性肿瘤、宫颈癌、子宫体恶性肿瘤的推荐使用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贝伐珠单抗在妇科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已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高风险上皮性卵巢癌新诊断患者的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铂敏感和耐药复发卵巢癌的治疗、转移性和复发性子宫颈癌的治疗中疗效肯定;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单一应用亦有疗效。临床上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排除禁忌证,考虑应用推荐级别。此外,孔教授还指出,常规剂量的贝伐珠单抗治疗多数患者能够耐受,安全性可控,但应注意观察和处理高血压、蛋白尿、出血、血栓等常见不良反应,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强调对少见的肠穿孔不良事件亦应高度重视。已获批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具有同样治疗作用,临床上可以替代使用。


▎刘继红教授:贝伐珠单抗用于晚期复发妇科肿瘤的治疗

44.png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继红教授结合指南推荐,对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最新进展作了详细介绍,并基于临床病案回顾和研究数据荟萃分析指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和复发卵巢癌,显著提高疗效;贝伐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后,继续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拉帕利的维持治疗被国内外指南推荐,晚期卵巢癌患者有显著的生存获益;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改善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疗效和预后;贝伐珠单抗联合PARPi和免疫治疗等在妇科肿瘤的多项研究中进行,未来可期。通过严谨而详实的讲解,让大家对晚期妇瘤治疗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张国楠教授:HRD检测卵巢癌临床价值

45.png

四川省肿瘤医院张国楠教授着重强调了国内PARP抑制剂指南推荐HRD检测用于指导治疗,“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的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前瞻性,指征提前到HRD阳性和部分HRD阴性患者的PARP抑制剂选择。基于临床研究数据分析,张教授总结到,HRR通路受损即HRD,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及肿瘤发生,PARP抑制剂利用肿瘤这一特点发挥合成致死效应,达到治疗效果;有超过一半的卵巢癌患者存在HRD现象,基于BACK检测、HRR检测及HRD检测可筛选出不同比例的PARP抑制剂获益人群,HRD检测可能为BRCA阴性的患者提供获益机会;HRR检测及HRD检测在卵巢癌的精准医学中有重要意义,包括肿瘤遗传易感风险评估、预后提示、DNA损伤药物如PARPi及铂类的敏感性预测。


▎王世宣教授:赢在规范-卵巢癌化疗篇

46.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王世宣教授强调化疗是卵巢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治疗各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术前新辅助化疗适用于Ⅲ/Ⅳ期,难以达到满意减瘤等患者,疗程一般为3-4个疗程,过长会影响患者预后。术后辅助化疗:①适用于Ⅰa或Ⅰb期G3子宫内膜样癌或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Ⅰc期和Ⅱ-Ⅳ期患者;②TC 3周疗和剂量密集方案孰优孰劣尚无定论,Ⅰ期仍选择TC 3周疗,Ⅱ-Ⅳ两种方案均可;③对于满意减瘤的Ⅱ-Ⅲ期患者,可选择静脉/腹腔联合化疗方案;④辅助化疗剂量调整/延迟会显著影响疗效。复发患者化疗:对铂敏感复发者,首选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或铂类单药化疗方案;对铂耐药复发者,首选非铂类单药。王教授还对卵巢癌中HIPEC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与会者提供了新思路。


▎胡丽娜教授:E6/E7检测在宫颈癌筛查的意义

47.png

重庆医科大学附二医院胡丽娜教授结合共识和临床经验,对不同宫颈癌筛查策略的初筛和分流进行了思考总结,并提出临床医生的困惑问题“HPV E6/E7 mRNA 只能做分流?”。随后胡教授基于全球临床研究数据荟萃分析总结到,Aptima HPV 和DNA相比,在筛查人群中,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和更优的特异性,减少30% 以上一过性HPV感染的检出,可用于一线的宫颈癌筛查;Aptima HPV是HC2之外,唯一开展5年以上随访研究的HPV检测,从数据看,它具有和HC2一致的5年安全筛查间隔期;不同E6/E7 mRNA 检测,性能差异较大,并非都能用于人群筛查。


▎崔恒教授:尼拉帕利-突破局限助力卵巢癌全人群维持治疗

48.pn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崔恒教授结合临床研究和指南推荐就尼拉帕利应用于卵巢癌治疗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尼拉帕利基于临床研究,突破BRCA,实现全人群获益。


▎陈刚教授:宫颈癌的免疫治疗现状与进展

49.jp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刚教授基于大量研究数据荟萃分析对比,循序渐进地对宫颈癌的免疫治疗现状与进展进行了阐述。宫颈癌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预后较差,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复发/转移患者提供了新希望。PD-1抑制剂单药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有一定的疗效,但ORR仅2.9%-17%,且仅对PD-L1阳性的患者有疗效。此外,陈教授简要介绍了一系列治疗方案研究进展,提出新药研发、免疫联合方案创新仍将是晚期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探索方向,“中国方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二线/后线宫颈癌疗效突破现有治疗方案疗效瓶颈,ORR55.6%,mPFS达到7.6个月,mOS至今尚未达到,PD-L1阳性/ PD-L1阴性患者均可从中受益。


★ 分论坛一

新生儿/儿童早期发展论坛


f120.jpg

论坛围绕新生儿及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新进展和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和辩论。上海交大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作了 “儿童早期发展策略研究到儿保临床实践”的专题讲座;四川大学华西二院毛萌教授就“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如何从科学理论走向家庭实践”作了专题报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胡燕教授就“儿童早期发展-营养面临的挑战”进行了专家讲座;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邵洁教授讲授了“回应性养育与儿童早期发展”;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董文斌教授带来了“新生儿基因筛查:从临床到健康管理延伸”的专题讲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黑明燕教授就“FICare:家庭参与式NICU新生儿管理”作了专题报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沈淳教授讲授了“出生缺陷:围产期多学科临床管理”;电子科技大学附属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巨容教授就“高危新生儿随访管理”进行了专家讲座。教授们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台下听众们也积极参与讨论,阐述各自的观点,讲座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认同。


★分论坛二

妇产科专业论坛

论坛围绕妇产科领域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和探讨。重庆医科大学附二医院胡丽娜教授就“妇科感染相关争议性话题解读”进行了专题报告;兰州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张学红教授讲授了“生殖医学整体发展探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石钢教授就“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防范”作了专题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刚教授作了“粒细胞减少的规范化管理及G-CSF的临床应用”的专题讲座;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徐大宝教授就“从技术理念产品谈宫腔镜冷刀治疗新进展”作了专题报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薛敏教授作了“海扶刀在子宫腺肌病临床应用研究探讨”的专题讲座;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李华凤教授讲授了“分娩疼痛的多模式治疗”;重庆医科大学附二医院常淑芳教授对“外阴阴道疾病诊疗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李力教授就“ToRCH定量检测的临床解读”作了专题报告。最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梁艳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附属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何丽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雪蕊教授分别就“异常子宫出血”、 “卵巢囊肿术后长期管理”、“ 生殖道萎缩性疾病的治疗” 进行了生动详实的案例分享,为大家提供了清晰思路,使医师们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分论坛三

女性盆底疾病多学科融合论坛

论坛围绕盆地疾病领域的新进展和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和辩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牛晓宇教授就“老年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早诊及预警模型建立”作了专题报告;南京大学高千教授作了“盆底疾病新整体理论”的专题讲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秀丽教授就“盆底疾病康复治疗再思考”进行了专题报告;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王平教授讲授了“从盆腔廓清术角度再认识盆底解剖”;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童晓文教授作了“网片盆底重建术30年经验谈”的专题分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鲁永鲜教授就“脱垂自体组织修补手术术式及要点”作了专题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吴明富教授讲授了“生育期脱垂患者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式探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李环教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射频治疗研究进展及体会”进行了专题报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沈宏教授讲授了“MUS手术解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陈悦悦教授进行了疑难病案讨论。与会代表积极参与病例讨论并分享临床经验,会议现场热情高涨、讨论激烈。


★分论坛四

母儿护理论坛

论坛围绕母儿护理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专题分享。电子科技大学附属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宁平教授对“中国哺乳期乳腺炎诊治指南解读”进行了专题报告;深圳市人民医院陈小荷教授就“护理专科门诊的建设与管理”作了专题报告;武汉大学健康学院余立平教授就“回应性照护与儿童早期发展”作了专题讲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刘莉教授分享了“产房核查与母婴安全”的报告;上海国际和平妇婴保健院黄群教授作了“新生儿安全管理”的专题报告;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罗碧如教授讲授了“护士分层管理与绩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赵秀芳教授分享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选择思路”专题讲座;四川省人民医院闵丽华教授就“妇产科手术患者血栓管理”进行了专题报告;安琪儿医疗控股集团王玉琼教授带来了“母婴护理中的问题与思考”的专题讲座。专家们严谨而实用的讲解,直击临床核心,对医师和护士们的临床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群贤毕至,百家齐聚。2020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中国妇儿健康发展促进高峰论坛圆满结束,参会人员满载而归。专家学者们的真知灼见深刻影响着每一位参会者,促进成长、启发思维,一个个新思路、新方向由此诞生。曲终犹未尽,期待再聚首。


★主持风采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会务组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