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9日,由北京大学妇产科学学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师协会妇产科专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学装备学会妇产装备专业委员会、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社及妇产科在线协办的2020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北大医学妇科肿瘤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1.jpg


北京大学妇科肿瘤手术研讨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专委会年会


开幕致辞


2.jpg

大会秘书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志启教授主持开幕式


王志启教授介绍,本次会议主题为“追踪前沿、聚焦热点、精准诊疗、人文关怀”。聚焦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新理念、精准化疗与去化疗、肿瘤耐药研究新进展、免疫与靶向治疗、妇产科重症感染、盆底疾病诊疗、母乳喂养研究与指导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本次会议还设有青年医师临床科研能力提升及专业发展规划专题,为青年医师成长搭建交流平台。会议一贯重视医学人文,本次会议设立专场讨论人文关怀与爱伤理念。


大会还邀请了国内外权威妇科肿瘤专家、著名基础医学专家、妇产科临床专家、医学人文专家及杰出青年医师,就上述议题进行专题报告及讨论,以“大师讲坛”、“国际论坛”、“专题报告”、“专家讲座”及“精彩手术”形式与大家分享。在此对参加本次大会的专家同道表示感谢和欢迎。


3.jpg

大会主席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副院长

王建六教授致辞


王建六教授讲到,今天2020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北大医学妇科肿瘤高峰论坛正式开幕。


2020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是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举办的第六次会议。不同于普通的妇产科学术交流活动,本论坛始终秉承着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的宗旨——强科研、重人文、注重青年医师的培养,每年都设置了科研专场、人文专场,邀请领域的权威专家解答大家的困惑,提升大家对科研工作和医学人文的认识和思考。在青年专场,则鼓励青年医生独立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充分锻炼青年医生的学术和组织能力,促进青年医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第五届北大医学妇科肿瘤高峰论坛邀请了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微创手术中心主任、国际妇科内镜协会(ISGE)主席、美国妇科腔镜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ynecologic Laparoscopist, AAGL) 前主席Resad Paya Pasic教授,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 (MSKCC) 妇科主任Nadeem R. Abu-Rustum教授,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妇产科主任Heinz Koelbl教授,日本妇科肿瘤专家Aikou Okamoto教授,韩国著名妇科肿瘤专家、JGO杂志主编Jae-Weon Kim教授等国际妇科肿瘤权威专家及郎景和院士、马丁院士、魏丽惠教授等国内妇产科大咖进行专题报告,对领域内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此外还有手术视频专场,供大家交流和学习最新的手术技巧。


本次会议学术内容丰富,专家阵容强大,必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印象深刻的学术盛宴。


4.jpg

大会名誉主席

中国优生学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名誉主任

魏丽惠教授致辞


魏丽惠教授表示,非常高兴参加2020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北大医学妇科肿瘤高峰论坛。在王建六教授的带领下,论坛已经连续举办6年,邀请了高年资专家分享经验,也为青年医生提供了成长的平台。人们往往认为科研与临床相距甚远,但本论坛将二者有机结合,设置了提升青年医师临床科研能力专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医学人文同样是看似很远,但其实是每天都在践行的理念,论坛始终关注人文观念的树立是十分值得欣赏和肯定的。另外,妇科肿瘤诊疗领域的发展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手术方式的改进和反思令人进步,放化疗的精准化、免疫和靶向治疗的成就令人瞩目,希望本次会议分享的内容能给大家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


5.jpg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

姚军教授致辞


我国抗击疫情已经取得重大胜利,2020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北大医学妇科肿瘤高峰论坛顺利召开。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对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在王建六教授的带领下,在众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扎实工作,不断创新,使专委会成为了妇科肿瘤、妇科感染、盆底疾病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有力推进者,吸引力越来越高,凝聚力越来越强,为推动我国妇产科专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今天的会议也必将为全国妇产科医生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6.jpg

大会现场


大师讲坛


魏丽惠教授:下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病变研究进展

7.jp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介绍,宫颈癌的病因与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但并非所有HPV感染者均会发展为宫颈癌。哪些因素加速了HPV的致癌过程,尚无明确结论。研究发现,阴道微生态失调、下生殖道感染可增加HPV感染率,降低自身HPV感染清除能力。魏丽惠教授结合有关证据就阴道感染的不同类型的阴道炎症与HPV感染/CIN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细菌性阴道病(BV)、需氧菌阴道炎(AV)、滴虫阴道炎(TV)、沙眼衣原体(CT)、支原体(UU)与HPV感染/CIN有关,假丝酵母菌病(VVC)与HPV感染/CIN无相关性。魏教授强调,应重视保持阴道正常微环境,注意防治阴道炎症,在宫颈癌筛查中也应重视有无生殖道炎症。


郎景和院士: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肿瘤

8.jpg

授课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首先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恰逢《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创刊20周年总结会、第七届编委会暨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Clinical Medicine(GOCM)创刊启动会、两刊编委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之际,可谓双喜临门。本次大会实属盛会,表达了妇产科医生对学术交流的热忱,会议丰富的内容将使全国的妇产科同道受益。在此,祝愿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也祝愿《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越办越好!


授课中,郎院士讲到,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累及10%~15%的育龄妇女,发病率上升,引起盆腔疼痛(80%)、不育(50%),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其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袭和复发性,是组织学良性但生物学行为却类似恶性肿瘤的良性癌。他结合国内外的一系列文献讲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与卵巢癌的流行病学与发生部位、临床特点与诊断、恶变来源和不典型内异症等内容,强调重视内异症恶变的临床因素,提高警惕、积极排查、早期干预,慎用“试验性治疗”。未来寻找更特异的生物标志物及差异基因将对内异症与肿瘤的筛查、预测、诊断与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马丁院士:卵巢癌诊治正走进精准治疗时代

9.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马丁院士从晚期卵巢癌的典型病程讲起,指出卵巢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治疗效果亟待提升。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开展,人们对卵巢癌的认识更加深入,探索了卵巢癌发生的分子改变,提出了输卵管来源的新证据,而微生物感染与卵巢癌发生的关系尚不清楚。对于卵巢癌的手术和围手术期治疗,有几项重大研究探讨了淋巴结清扫、二次减瘤术、新辅助化疗、腹腔热灌注化疗的获益情况与临床意义。在靶向治疗方面,SOLO1研究、PRIMA研究、PAOLA-1研究、SOLO2研究的结果都表明BRCA突变/HRD阳性患者获益更加显著,对BRCA-HRD-DDR通路的深入研究和检测方法的优化将有助于寻找卵巢癌治疗的精准获益人群。


国际论坛


Resad Paya Pasic教授:Evolu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10.jpg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微创手术中心主任、国际妇科内镜协会(ISGE)主席Resad Paya Pasic教授从妇科微创手术的发展历史讲起,为大家分享了他带领团队进行的一例创下世界纪录的腹腔镜切除巨大肌瘤子宫(7.4kg)手术的视频,展示了几则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和机器人手术短片,并详细解读了各个手术的解剖和操作要点。他表示,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微创手术的发展,切口最小化甚至无创是医生的追求,射频刀、MRI引导聚焦超声等无创治疗方式已经用于临床。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手术医生,接受充分的、良好的外科训练非常重要,需要培养出优秀的手眼协调能力,借助手术模拟器训练将得到很好的提升。


Nadeem R. Abu-Rustum教授:Sentinel Lymph Node Mapping Algorithm-Beyond White Light & the Naked Eye

11.jpg

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妇科主任Nadeem R. Abu-Rustum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前哨淋巴结(SLN)示踪技术的应用。他表示,SLN示踪的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中,多数患者能得到准确的双侧盆腔SLN示踪结果,相比以往的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能够发现更多转移淋巴结。MSKCC的SLN示踪通过宫颈注射示踪剂,手术方式为腔镜或开放术式。要注意的是,SLN切除术仅适用于无明显肿大淋巴结的情况,任何可疑的宫外淋巴结都应先于SLN示踪切除。SLN示踪适用于各种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包括低级别浅肌层浸润子宫内膜样癌,以发现淋巴脉管间质浸润。Abu-Rustum教授强调,优化的双侧盆腔SLN示踪不再看重切除淋巴结的数量,而更多的看重质量,进行更加精准的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Jae-Weon Kim教授:Major clinical research advances in 2020

12.jpg

韩国著名妇科肿瘤专家、JGO杂志主编Jae-Weon Kim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几种妇科肿瘤的主要临床研究进展。宫颈癌方面,HPV疫苗接种和接种后宫颈癌风险的数据已经发表,17岁之前接种疫苗,宫颈癌发病率可降低88%。2020ESMO会议上提出的ABRAX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术中发现盆腔阳性淋巴结,无论肿瘤大小或类型如何,根治性手术都不会带来生存的好处。子宫内膜癌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将“分子特征”纳入子宫内膜上皮肿瘤和癌前病变的分类,基于分子特征的免疫和靶向治疗中PD-1抑制剂、HER2抗癌药、PARP抑制剂等新型药物正开展相关临床试验,取得较好的成果。卵巢癌方面,二次减瘤术、PARP抑制剂和PARP抑制剂联合治疗也有一些结果公布。最后,Kim教授还介绍了COVID-19和妇科肿瘤管理的一些文章。


Heinz Koelbl教授:Changing trends in Gynecological surgery – a real challenge

13.jpg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妇产科主任Heinz Koelbl教授介绍,手术变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手术时长改变;设备更加专业化,手术技巧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受手术指征的把控和保守治疗理论的影响,手术病例数明显减少;寻求其他人士的意见,对患者采取更加缜密的态度;以及巨大的经济压力。手术方式从超广泛手术、廓清手术逐渐过渡至微创手术、内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对于全子宫切除术,阴式手术用时短、病死率低,麻醉方式可能为硬脊膜外麻醉,可以同时进行其他手术如盆底修复,并且没有体表可见的瘢痕。成功的手术医生要接受良好的培训,掌握多种手术方式,积累丰富的经验,熟知并遵守规范和标准,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Aikou Okamoto教授:Target therapy for 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 (OCCC)

14.jpg

日本妇科肿瘤专家Aikou Okamoto教授强调,彻底的手术(R0)对于晚期卵巢癌是必要的,对患者生存影响极大。LION研究探讨了是否需要行系统淋巴结切除以达到R0这一临床问题,研究认为,对于可完全切除腹腔内病灶及临床淋巴结阴性的患者来说,不能提高总体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但这一研究纳入的患者多为高级别浆液性癌,与欧美卵巢癌患者相比,亚洲患者中透明细胞癌的比例更高,需要相应的亚组分析。Okamoto教授指出,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对化疗不敏感,体内同时存在血栓、内膜异位症和炎症,IL-6表达显著更高,靶向IL-6/IL-6R介导的信号通路对于OCCC将是一个有前景的治疗策略;ARID1A突变与IL-6表达有关;HNF1B表达缺失与更长的PFS和OS显著相关。


15.jpg

▲主持风采


16.jpg

▲花絮


2020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手术会场


微创个体化:淋巴结切除问题


随着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肿瘤治疗的理念得以不断更新,延长患者的生命已并非是肿瘤治疗的惟一目的,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肿瘤治疗的关注重点之一。


随着妇科肿瘤年轻化的发病趋势,对患者采取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十分重要。在妇科肿瘤手术治疗中,并发症预防、淋巴结切除与否等问题颇受妇科肿瘤医生的关注。淋巴结的处理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内容,相关研究显示,行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那么淋巴结应该切还是不切,本会场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谢幸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志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斌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世军教授分别对卵巢癌诊治及2020年卵巢癌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盘点,并对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的淋巴结清扫问题进行了释疑。


17.jpg

▲讲者风采


18.jpg

▲主持风采


廓清专题--手术彻底化与功能重建


复发妇科恶性肿瘤一直是治疗的难点,而盆腔廓清术做为一项系统性的复杂手术,可针对盆腔内复发的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所有受累的盆腔脏器,并进行相关脏器功能重建手术,以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对于妇科恶性肿瘤复发的患者,能否通过盆腔廓清术进行根治性切除,使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是妇科肿瘤领域值得探讨的问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红燕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吴鸣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鹏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邓浩大夫从妇科恶性肿瘤盆腔廓清术彻底化切除的意义、手术经验分享、脏器功能重建和盆底功能重建4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19.jpg

▲讲者风采


20.jpg

▲主持风采


2020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盆底医学研究与转化会场


盆底重建手术发展


盆腔器官脱垂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薄弱造成的盆腔器官下降而引发的器官位置及功能异常,主要症状为阴道口组织物脱出,可伴有排尿、排便和性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盆腔重建手术主要适用于非手术治疗失败或者不愿意非手术治疗的有症状的盆腔器官脱垂的患者,与其他各种妇科手术相比,盆底重建手术无“金标准”术式,是目前争议最多的一种手术。在盆底医学研究与转化会场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Peter Petros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秀丽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莉教授从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尿粪失禁危机及应对策略、盆底重建手术的发展与思考、盆底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等方面针对盆底重建手术的发展给予了科学、客观的评价。


在专家们精彩的讲座之后,现场参会的同道们与线上、线下的专家一起就盆底重建手术的创新术式、适应征、各类术式的优势及缺陷等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21.jpg

22.jpg

23.jpg

▲讲者风采


24.jpg

▲主持风采


盆底手术精解


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术后复发率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手术技巧与操作也同样会影响手术效果。在盆底手术精解专题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刘娟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肖斌梅教授、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赵小峰教授通过V-NOTE下经阴道高位骶韧带悬吊术、应用小网盘的双侧骶棘韧带悬吊术、腹腔镜下BURCH手术的改及解剖基础对盆底手术的微创手术技巧、适应症选择、网片植入技巧及术后复发的预防和处理给予了详细的讲解。


25.jpg

▲讲者风采


26.jpg

▲主持风采


疫情下的母乳喂养会场


坚持母乳喂养,可以给孩子提供强有力的免疫保护。但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母乳喂养过程中,可能存在接触性传染的风险。虽然我国现阶段与新冠疫情的斗争已经取得了全国范围内阶段性的胜利,但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如何正确指导家庭进行母乳喂养,保障母亲与婴儿的健康是妇产科医护的重要工作之一。Christina Smillie博士、国际母乳会香港主席余婉玲、国际泌乳顾问李彦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长李晓丹围绕疫情下如何支持家庭进行母乳喂养、婴儿舌系带/唇系带问题对母乳喂养的影响、疫情中的哺乳支持、疫情常态化的母乳喂养进行了相关讨论。


27.jpg

▲讲者风采


1.png

▲主持风采


2020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青年医师及医学人文会场


青年医师专场——如何提升青年医师临床科研能力


科研人才是提升医院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医师的科研能力与临床能力相辅相成。培养青年医师科研能力,提高科研素质,无论对自身全面发展,还是提高学科影响力,均有重要意义。但无论对于医学专家还是青年医师而言,如何平衡科、教、研与家庭之间的关系,都是从医路上、成长经历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一直重视对青年医师科研能力与临床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重视青年医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帮助他们破局。


此次会议依然延续以往的传统设置了青年医师专场,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延洲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科珍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周圣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颖梅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栗宝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张旭垠教授等青年医师杰出代表分享了自己在临床与科研方面的成长经验,并分别对妇科青年医师的手术成长之路、多中心临床研究设计与开展、临床医生的科研思路培养、青年医生之平衡观、I型子宫内膜癌从临床到基础-科研思路如何拓展、宫颈闭锁的诊疗及转化医学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分享。


29.jpg

▲讲者风采


30.jpg

▲主持风采


医学人文专场——爱伤理念


医生有温度,医学才温暖,医生与病人是情感、道德、价值的共同体,不是利益交易的共同体。医学是人道,人性优先。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一贯重视医学人文,在此专场中,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王一方教授、北京大学王岳教授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医生的修炼与精进以及不知生,焉知死的论题。最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建六教授结合自己在临床工作中救治病人的实际感受,讲述了自己对人文关怀与爱伤理念的理解,并通过讲述如何做一个发自内心关爱病人的医者发表了自己对医学人文的观点与看法。


31.jpg

▲讲者风采


32.jpg

▲主持风采


2020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感染医学研究与转化会场


持续性HPV感染是否需要治疗


女性宫颈的HPV感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感染,可以引起宫颈炎、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甚至宫颈癌。其中,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已经证实和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那么持续性HPV感染是否需要治疗?该如何治疗?针对这些问题,在《持续性HPV感染是否需要治疗》专题中,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薛凤霞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刘朝晖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尤志学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超教授分别就HPV感染诊治及相关问题、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下生殖道菌群初步研究、解读ASCCP 2019版共识指南相关阴道镜检查、MISK-抗HPV三元融合蛋白在HPV持续感染中的应用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以期规范化治疗的同时注重其临床研究与应用。


33.jpg

▲讲者风采


34.jpg

35.jpg

36.jpg

▲合影


妇科重症感染管理


从危重症急救角度而言,威胁生命的感染即为重症感染。妇产科重症感染,临床症状重、病情危急、进展迅速,进一步发展可致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危及生命。为了加强妇科重症感染的诊治与管理水平,在《妇科重症感染管理》专题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曙光教授、河北省胸科医院董晓瑜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梁旭东教授和刘方教授结合各自临床经验,分别就妇科感染相关病原微生物分析、盆腹腔结核诊断及处理 、妇科重症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危重症大出血合并感染病例分享等内容展开了系统概述。


37.jpg

38.jpg

▲讲者风采


39.jpg

▲讨论


40.jpg


▲主持风采


2020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化疗分会场


妇科恶性肿瘤精准诊断与化疗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明确肿瘤性质的金标准,是提供临床诊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但在同一恶性肿瘤中,具有相似临床病理特征(如相同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的患者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案,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却不尽相同,究其原因是肿瘤在分子水平上存在个体差异,即肿瘤的异质性。基于肿瘤分子异质性的个体化诊疗已成为未来恶性肿瘤诊疗的发展方向,而对恶性肿瘤进行精准的分子分型则是实现个体化诊疗的重要基础。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孟元光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周圣涛教授分别就如何实施精准化疗--类器官、PDX模型建立及基因检测妇科肿瘤化疗应用研究进展、肿瘤微环境与女性肿瘤靶向治疗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报告,与会者受益匪浅。


42.jpg

▲讲者风采


化疗仍是晚期复发肿瘤基石


化疗是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和手术、放疗、分子靶向治疗一起并称癌症治疗的四大支柱。即使在分子靶向治疗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化疗仍然是肿瘤治疗的基石。


四川省肿瘤医院张国楠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尹如铁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李秀琴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朱丽荣教授分别就IIIC期卵巢癌如何做到R0肿瘤细胞减灭术、晚期复发子宫内膜癌化疗进展、晚期复发宫颈癌化疗进展、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规范化管理等内容进行了严谨而详实的讲解。


44.jpg

46.jpg

▲讲者风采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模式探讨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恶性肿瘤局部实施手术前的全身性化疗,主要目的是降低临床病期、缩小原发病灶及转移的淋巴结,为无手术条件的患者提供手术的可能,提高根治性手术的切除率,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组织。辅助化疗是指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以后进行的全身治疗,以消灭体内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防止复发转移,提高治愈率。姑息性化疗或称挽救性化疗是针对有远处器官转移的晚期癌症患者,目的是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做好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姑息性化疗之间的协调非常重要,这将直接影响着肿瘤治疗的成败并决定患者的预后。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继红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小平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果教授分别就宫颈癌辅助放化治疗的新模式、复发卵巢恶性肿瘤治疗理念、晚期子宫内膜癌辅助治疗模式等内容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47.jpg

48.jpg


▲讲者风采


复发耐药卵巢癌去化疗?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原因之一在于其无法避免的复发。有1/4的卵巢癌患者首次化疗后复发就是铂耐药复发,其余患者多次复发治疗后也会发展为铂耐药。对于这类患者,目前主要治疗方案为非铂类药物化疗,有效率只有20%左右,亟需探索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案。去化疗药物治疗如PARP抑制剂、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使用是一大研究热点。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宁教授就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是否去化疗话题进行了精辟解析,讲解如拨云见日,令人豁然开朗。随后,王建六教授、申桂华教授、许天敏教授、姜洁教授与张师前教授针对复发耐药卵巢癌化疗与去化疗的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几位专家各抒己见,结合自身经验与研究报道对这一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49.jpg

▲讲者风采


50.jpg

▲讨论


51.jpg

▲主持风采


52.jpg

53.jpg

▲花絮


2020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免疫及靶向治疗专场


免疫及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发起了癌症治疗的第二次革命。靶向药物进入体内会特意地选择致癌位点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免疫治疗是癌症治疗的第三次革命,具有治疗时期范围更广,预后好、“生存拖尾效应”显著,和广谱性的特点。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何有文教授、思路迪医学市场副总监赵晓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狄文教授分别就免疫治疗研究基础及进展、二代测序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免疫和靶向治疗的副作用及并发症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54.jpg

55.jpg

▲讲者风采


妇科肿瘤免疫及靶向治疗


免疫和靶向治疗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时代,其快速进展也使得妇科肿瘤患者病情得到很大的改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仲秋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向阳教授分别就子宫内膜癌的免疫治疗、宫颈癌免疫治疗、难治复发性滋养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讲座。

 

56.jpg

▲讲者风采


59.jpg

60.jpg

61.jpg

▲主持风采


62.jpg

▲合影


2020中国妇产科研究与发展论坛青年医师视频专场


会议还设置了青年医师视频专场,邀请了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翡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军秀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宗锋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卢淮武教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赵虎教授教授、沧州市中心医院刘世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丹教授进行了泌尿系损伤预防的技巧分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邓浩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任彤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张正茂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岩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梁华茂教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姚远洋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赵喜娃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左鹏教授进行了淋巴结清扫技巧分享。


最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岩教授进行了本专场的总结,总结细致入微,见解独特。


63.jpg

64.jpg

65.jpg

▲讲者风采


66.jpg

▲点评风采


67.jpg

68.jpg

▲合影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