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10201162019_副本.jpg



一、基础与分子研究进展

回顾2020年,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仍然是一大研究热点。除了雌激素的作用机制外,一些非雌激素因素,如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在子宫内膜癌发病分子机制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基于这些多元化的研究结果,业内形成了新的理念,提出子宫内膜癌也是一种代谢性内科疾病,国内多个团队正在进行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


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也是一大研究热点。2013年,肿瘤基因图谱研究网络(TCGA)公布其研究结果,将子宫内膜癌分为四种类型,即POLE突变型、MSI-H型、低拷贝型和高拷贝型,对临床决策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由于不便实施、条件受限等原因,这一分型未能在国内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为了探索出适合国内现状、切实可行且便于推广的新型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我国多家单位和学者展开了相关研究。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例,自2008年至今,致力于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研究,对常用的评估预后的分子指标,包括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肿瘤分级以及新筛选的基因表达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找到适合我国临床的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


二、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微创治疗是所有疾病手术治疗追求的目标,旨在通过最小的创伤,实现最大的获益。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同样秉承微创治疗的理念,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切除是这一理念指导下取得的一大进步,可以减少系统淋巴结切除带来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2020年7月,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制定的《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在《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发表,为推动我国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切除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是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微创理念的另一体现。针对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复发患者、中分化子宫内膜癌和浅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探索性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取得了一定经验。研究发现,与接受初始治疗、高分化、未发生肌层浸润子宫内膜癌患者比较,肿瘤的安全性数据无显著差别,患者生育率、妊娠率也无显著差别,值得进一步探索。


此外,国内的专家学者们也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能否保留卵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对于没有高危因素的低中危年轻患者,可以保留卵巢功能,但应重视治疗前及治疗中的综合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中的随访,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三、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的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以及激素治疗等,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例如,对于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辅助化疗、辅助放疗和辅助放化疗的适应证,国内外尚无统一意见。2020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国内十九家医院开展了III期子宫内膜癌辅助放化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比较II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同步化放疗、序贯治疗与单纯放化疗的效果,以期探索出高危型晚期子宫内膜癌辅助治疗的最佳适应证及其预后。这一研究刚刚启动不久,在今后的几年中,我们将通过阶段性的总结,向国内外同道报告研究进展。


四、新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通过对子宫内膜癌分子基础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分子特征得以被更好地认识,为子宫内膜癌的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提供了更多依据。目前在子宫内膜癌中有几条公认的重要通路,包括PI3K、m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针对这些分子通路的靶向药物也许能改善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尽管目前尚未有获得批准的靶向药物,但已经有多种靶向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国内各大中心对此话题也十分重视,强调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子特征研究,寻找特异的基因突变和表达,并根据国内外最新的进展开展相关研究。


子宫内膜癌的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子宫内膜癌必将进入分子诊断和分子治疗的时代,其分子分型的推广势在必行,分子分期将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利用分子特征精准评估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将是子宫内膜癌治疗未来发展的方向


微信图片_20210129133504_副本.jpg
王建六教授


王建六,医学博士,妇产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学副院长,党委委员,妇产科主任,妇产科教研室主任。

专业特长:一直从事妇产科医、教、研工作。重点研究妇科恶性肿瘤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疗工作。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28项,发表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11项,主编(译)专著18部。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常委;全国女性盆底疾病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女性生殖整复分会会长;北京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变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健康促进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计委妇科内镜培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妇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J of Gynecol surgery, Int J Ob & Gyn Res,J Gynecol Oncology等国际杂志编委,《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副主编等。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专家审阅后发布,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