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因卵泡发育不良而导致不孕的发生率为27%,在原发性不孕妇女中,多达86.17%的患者为小卵泡排卵[1]。


这组数据有多重要?怀孕=成熟优质的精子+成熟优质的卵子+.......


现在成熟、优质的卵子这个基本条件不具备,其他的准备再好也百搭。


想要生育健康宝宝的女性们如果遇到了这样的卵泡,该怎么让小卵泡怎么变成成熟的大卵泡?



Part 1:何为卵泡发育迟缓?


卵泡发育迟缓属于卵泡发育不良,即卵泡大小及功能不能达到成熟水平,也称为“小卵泡”或“卵泡发育不良综合征”。


卵子的发育成熟和排卵受到相关激素的严密调控,每个卵巢周期开始就意味着优质卵泡"选拔赛"开赛。每月卵巢会募集3~11个卵泡,FSH相当于"评委",经过"评委"的选拔,FSH阈值最低的一个卵泡,优先发育成为优势卵泡,其余卵泡逐渐退化闭锁被淘汰,只剩获胜者优势卵泡最终成功晋级为成熟卵泡。


微信图片_20210322140601.jpg


在相关激素的调节保障下,优质卵子成功“出道”,排出后经输卵管运送往子宫。如若卵泡长不大,成熟障碍,就很难排出来,即使排出来了,也不容易受精,还会发生流产、死胎等[2]。


这时候的小卵泡就像是被压榨多时的灰姑娘,如果没有外力的帮助,是没办法成为真正的"公主"——成熟卵泡的!

 

丨小卵泡的患者有哪些表现呢?


卵泡发育不良综合征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

月经周期、卵泡期及黄体期正常;

卵泡在早期发育正常,中晚期生长缓慢;

卵泡生长结局为发育停滞、闭锁或未成熟卵泡排卵并多伴有黄体功能不全[3]。


据相关研究统计,小卵泡排卵的患者妊娠后自然流产率可达80%[4]。这样的小卵泡,可以造成天大不良结局,究竟是谁的过呢? 


Part 2:卵泡发育迟缓,是谁的过错?


在卵泡的一生中,从始基卵泡到成熟的卵子都离不开相关激素的参与和调控。卵巢能够正常排卵,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调节。


大致过程就像司令下达指令,下丘脑好比“司令”,下丘脑分泌GnRH,使下一级“营长”垂体FSH分泌增加,营长再把指令传达给“士兵”——卵巢。

 

卵巢接到指令,为促进卵泡发育,分泌雌激素。随着卵泡逐渐发育,接近成熟使卵泡分泌的雌激素达200 pg/ml以上,并持续48小时。


卵巢圆满执行完任务后,再把指令执行情况反馈给“上级将领”,于是上级下丘脑和垂体产生并形成LH和FSH峰,再协助“士兵们”,促进成熟卵泡排卵。


在这个过程中,环环相扣,任何一个步骤出了问题,可能士兵就不会顺利地接收到指令,圆满的完成任务。


丨哪些因素会影响这个复杂闭合的指令执行系统呢?


1、下丘脑因素:原发性器质性因素、原发性功能性因素、继发性器质性病变、继发性功能性因素(如低促性腺功能性卵巢功能不良)。


2、垂体因素:器质性因素、功能性因素(如垂体瘤、垂体功能低下等)。


3、卵巢因素: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早衰、单纯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性腺形成不全症、黄体化未破裂卵泡综合症。


4、其它内分泌疾病: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引起的排卵障碍,重症糖尿病也会影响卵泡发育。


5、其他因素:如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过度减肥等[2]。


所以,凡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个内分泌系统的因素,最后都是可以影响到卵泡发育成熟的。


Part 3:小卵泡,缓慢长,试问该何为?


对于小卵泡来说,该如何拯救它,如何延续备孕之路?拯救它的办法就是要想尽办法让它成熟,并发育到正常大小,有着正常功能。


- 1 -

针对病因病机治疗:卵泡发育不良综合征发病率高,发生机制复杂,受多种激素及因子的共同影响。若能找到原发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可谓对症下药啦!


- 2 -

药物促排卵:促排卵药物可提高体内促性腺激素水平,从而调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活动,最终促使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卵。但使用促排卵药物有一系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请在医生建议下合理使用。


- 3 -

B超监测排卵:临床上还可以通过B超来监测排卵,从发现卵泡、持续关注优势卵泡的发育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适时适当地给予促排等相关措施,提高卵泡质量和妊娠率。


- 4 -

辅助生殖技术:当我们对小卵泡无力回天时,也就是当一些患者使用促排卵药物也无法促进卵泡发育时,建议到生殖中心就诊,可以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尽快怀孕。


- 5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不要过度劳累,不要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放松身心,保持和谐的性生活,远离还有害日常用品。

女性可以多使用含雌激素的植物类食物,来补充体内雌激素的含量,增加排卵和受孕的机率,如谷类食物和豆类中的黑豆。另外,维生素C也参与了卵泡的正常发育,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保持营养均衡也很重要[5]。


参考文献:

[1] 谭丽, 张婷婷, 王茜. 卵泡发育不良机制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 26(02): 212-214+222.

[2] 谢辛,孔北华,段涛. 妇产科学[M]九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谭晓珊, 谭兵兵, 刁英,等. 卵泡发育不良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J]. 中国综合临床,2005, 21(7):651-654.

[4] 冯雪,周惠芳. 卵泡发育不良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5(02): 299-300.

[5] 备孕妇女膳食指南[J]. 中华妇产医学杂志2016年8月第19卷第8期 Chin J PerinatMed, Aug. 2016, V01. 19, No. 8

声明:本文系生殖医学空间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