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10414171812_副本.jpg

2020年ESMO大会上,PARP抑制剂帕米帕利的BGB-290-102研究数据公布,对BRCA突变阳性、既往接受过≥二线治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不论铂敏感复发卵巢癌(PSOC)还是PROC,均取得显著疗效,引起业内关注。近日,妇产科在线特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就晚期铂耐药复发卵巢癌的去化疗治疗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进一步解读帕米帕利102研究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1. 妇产科在线: 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经过以手术和化疗为主的初始治疗,约70%的患者会在2年内复发,对于反复复发的卵巢癌,您认为化疗存在哪些局限性?


孔北华教授:化学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在某些肿瘤如卵巢癌的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化疗是卵巢癌手术治疗后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化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对于反复复发的卵巢癌,反复的化疗往往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使化疗失去作用,有些患者还会随着治疗线数的增加,对化疗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更重要的是,反复化疗会使患者的器官储备功能明显下降,出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在各种不适的刺激下,患者还会对化疗产生心理抵触,拒绝化疗,影响进一步的治疗。

 

2. 妇产科在线: 去年ESMO公布了PARP抑制剂帕米帕利的BGB-290-102研究数据,对于PSOC和PROC患者的单药治疗,均显示出了优越的ORR和DOR,基于这样的疗效数据,您觉得是否可以解决临床上化疗的局限性问题?


孔北华教授:卵巢癌复发之后,许多患者抗拒化疗,有些患者不耐受化疗,选择非化疗药物如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来代替化疗,也就是去化疗,成为临床的研究热点。在去年ESMO会议上,PARP抑制剂帕米帕利BGB-290-102研究的数据公布,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绩。


该Ⅱ期研究入组的是既往接受过≥2线治疗,gBRCA1/2突变,高级别上皮性、非粘液性卵巢癌患者,输卵管癌及原发性腹膜癌患者包括铂敏感卵巢癌(PSOC)患者和铂耐药卵巢癌(PROC)患者。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帕米帕利单药用于PSOC患者和PRO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是65%和3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5.2个月和6.2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分别是14.5个月和11.1个月。


该数据显示,帕米帕利作为“去化疗”的方案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对PROC患者,化疗的有效率约为10%~20%,但帕米帕利的有效率超过了30%,这说明对于已经形成耐药的患者,帕米帕利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 妇产科在线: 基于铂敏感状态和BRCA突变状态,您认为哪些是PARP抑制剂“去化疗”的优选患者?以及治疗方案应如何选择?


孔北华教授:对于卵巢癌的去化疗治疗,现在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的探讨。其适用人群并非所有的卵巢癌患者,主要用于对化疗难以耐受、抗拒化疗或对化疗药物过敏的患者。同时,患者的基因状态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帕米帕利的102研究已经证实,对于BRCA突变阳性的患者,不论是PSOC还是PROC,帕米帕利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BRCA突变患者约占所有卵巢癌患者的1/4,BRCA基因突变仅是引起同源重组缺陷(HRD)的部分原因,关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同源重组缺陷(HRD)的患者使用PARP抑制剂治疗的疗效,QUADRA研究显示,PARP抑制剂对所有HRD状态的患者均有一定疗效。因此,期待今后帕米帕利的研究进一步将疗效探索扩展至不同HRD状态的人群。


目前,国内的HRD检测技术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可喜的是国内的生物检测公司已经在myChoice平台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出了改良的HRD检测方法,利用这些技术可以使更多HRD状态的患者被检出,从而医生可以对这些患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去化疗”治疗。


而对于那些不具有BRCA突变并且HRD阴性的患者,约占所有卵巢癌患者的1/2,根据以往的研究数据,PARP抑制剂去化疗疗效不尽如人意,这也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热点问题。未来或许可以通过PARP抑制剂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或研发新的药物,来为所有类型的卵巢癌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药物。

 

4. 妇产科在线: 帕米帕利是唯一一款非药物泵(P-gp)底物,具有抗耐药性的PARP抑制剂,您认为其机制特点能否帮助您解决临床上化疗或者PARP抑制剂耐药的问题?


孔北华教授:在帕米帕利的102研究中,我非常欣喜得看到帕米帕利在卵巢癌患者的后线治疗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获益,其DOR数据十分优秀,令人惊喜。DOR的优异数据可能与它独特的药代动力学有关。体外实验表明,帕米帕利是目前唯一一款非药物泵(P-gp)底物的PARP抑制剂,具有一定的抗耐药性。这将对化疗耐药或PARP抑制剂耐药的问题有所帮助,是该药物的一大亮点,也是未来需要进一步验证的一点。期待帕米帕利未来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微信图片_20210414171945_副本.jpg

【专家简介】

孔北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妇产科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国家规划教材《妇产科学 》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主编;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妇产科学组长;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