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风清气爽。在这硕果累累的美好时节,经过精心策划与积极筹备,我们迎来了2021北京妇科微创高峰论坛、第十六届全国妇科微创诊疗理论与实践论坛、北京医学会妇科内镜学分会学术年会、京津冀妇科内镜协同发展促进会学术年会、第七届亚太妇产科内视镜暨微创治疗医学会(APAGE)区域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妇科微创理论与实践护理论坛的盛大开幕。
9月25日当天,会议设置了一个主会场、三个学术讲座专场和一个护理论坛,主要围绕妇科微创临床诊疗领域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和深层次的展示与交流,使广大同仁能够立足临床,聚焦热点,直面大咖,释疑解惑。妇产科在线作为大会媒体支持,为您带来会议精彩报道。
孟元光教授:宫颈上皮内病变免疫治疗新进展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孟元光教授讲到,目前宫颈上皮内病变诊治处于困局,切除性治疗是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主要治疗策略。针对病灶的消融破坏,临床需谨慎评估,慎重选择。而如何破解这一困局,还需新思维、新思路。研究表明,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r-CWS)作为治疗HR-HPV感染合并CIN的免疫抑制剂,具有显著疗效。因此,为响应WHO 2030年全球加速消除宫颈癌战略目标,孟教授所在医院联合国内20余家医学中心开展了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并希望更多的中心可以参与到其中,为全球消除宫颈癌贡献一份力量。
张蔚教授:单孔机器人腹腔镜在妇科应用展望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蔚教授表示,尽管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很多复杂手术,往往无法由单一科室完成,需要依托多学科合作模式;早期研究实验显示,高端人工智能(AI)辅助的外科手术能帮助减少手术步骤的偏差并改善患者预后;目前国内远程手术系统应用仍然受限,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手术平台将会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成为真正的远程手术系统,为大众服务。随后,张教授还分享了两个精彩的临床案例,加深了大家对机器人V-NOTES手术系统在妇科良性疾病应用中的认识。
应小燕教授:腹腔镜下大月份宫颈环扎及相关问题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应小燕教授分享到,腹腔镜手术比开腹手术更为微创,也具有阴式手术不具备的优势,疗效优于开腹或阴式手术,而腹腔镜的诸多优势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此类手术。腹腔镜下子宫峡部环扎术成功率高于经阴道环扎术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腹腔镜下子宫峡部环扎术一般用于未孕及孕早期,对于孕中期宫颈短或经阴道宫颈环扎失败的病人,是否能够作为弥补手段,还值得进一步探讨。此外,孕中期腹腔镜下子宫峡部环扎术效果良好,但暴露子宫峡部有一定难度,如果助手配合得当,不仅可被采用,还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余进进教授:中国阴道恶性肿瘤诊治指南(2021年版)解读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余进进教授首先对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放疗、手术治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与预防等进行了详细解读,指出放疗作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I~IV期病例,尤其适用于II期及以上中晚期及无法手术者。目前,尚无证据支持常规筛查阴道癌,对于有阴道癌发生高危因素者,筛查方法以HPV联合细胞学更为准确。随后,余教授系统介绍了特殊类型的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和复发性阴道恶性肿瘤,以及阴道鳞状上皮内病变(VaIN)的治疗策略,并通过多个手术视频对不同类型的阴道恶性肿瘤治疗要点给予了充分论述。
王素敏教授:妊娠物残留与子宫动静脉瘘的诊治探讨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产医院王素敏教授首先介绍了妊娠物残留(RPOC)的影像学诊断、宫腔镜Gutenberg分型及治疗等,指出手术中采用逆行推与顺行切,可缩短电切时间,减少灌流液的吸收,保证手术安全。子宫动静脉瘘(UAVF)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或流产、刮宫术后持续少量或突发大量阴道出血,其治疗标准暂无明确的指南及规范。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UAVF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保留子宫功能的首选治疗方法。随后,结合多个临床案例及手术录像,她还向大家详细阐释了UAVF的诊治流程,加深了大家对UAVF诊断与治疗的认识与了解。
李斌教授:妇科恶性肿瘤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斌教授介绍了亚甲蓝,纳米炭和ICG吲哚菁绿各自作为示踪剂的优缺点,提出吲哚菁绿由于发出的荧光可穿透组织,寻找前哨淋巴结不用打开腹膜,为国际首推的应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关键在于注射部位的选择,可选择宫颈深间质、宫体或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周围注射(宫腔注射)。随后,李教授结合本院研究数据指出,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检测的准确性依赖病理学的超分期和分子分期,两种分期均需要连续切片+免疫组化,其中超分期标准则按照国际抗癌联合会(IUAC)进行分级。
王世军教授:妇科医生如何面对肠道损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世军教授通过一例妇科手术中肠道损伤的视频演示,系统地向大家介绍了妇科手术肠道损伤的原因、术后肠道损伤的诊断,以及肠道损伤后处理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他讲到,术中疑似有肠道损伤时,应仔细探查,包括出血、肠液、肠壁完整性、颜色、气味,并进行直肠充气试验。术后疑有肠道损伤时,能保守者尽量保守治疗,能做确定性手术者尽量不要造瘘。术后肠道损伤处理的现代医学原则是以促进肠瘘快速自行愈合为主,肠瘘发生的早期实施确定性手术即肠瘘切除肠吻合术。
马晓欣教授:子宫腺肌病的分层治疗策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马晓欣教授指出,子宫腺肌病治疗方式的演变是从首选子宫切除到避免子宫切除的过程,多数子宫切除术是没有必要的,主要是缺乏诊断评估和未能尝试替代治疗。因此,临床诊断以妇科检查结合超声检查为主,有条件的采用MRI、三维重建等技术辅助,可以更精确的分型、定位,有助于精准治疗。同时综合考虑患者年龄、临床症状,以及是否有生育要求进行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分层,同时遵守个体化原则,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手术病灶切除或非手术病灶切除方法后,需要进行长期药物管理和随访管理。
段华教授:子宫腺肌病临床诊疗进展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仍然是导致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段华教授首先分享了AD患者的分层诊断和治疗方案,强调对于近期无生育要求者,可对症治疗与观察;对于近期无生育要求且无临床症状、病灶轻微者,可采用期待疗法;对于无生育要求但有临床症状(痛经和/或月经过多)者,应根据年龄分层,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随后,段教授不仅从AD病灶切除术和其它微无创治疗两方面对AD保留子宫手术后长期管理模式给予了系统论述,还对子宫腺肌病的一级、二级、三级预防进行了全面解读。
姚书忠教授: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从分而治之到整块切除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姚书忠教授通过手术录像向大家详细分享了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操作要点:①解剖输尿管隧道,充分游离双侧输尿管;②沿着病灶外侧缘分离切断组织、血管和神经,游离病灶;③分离直肠系膜,游离肠管后壁直至病变肠管之远端;④分离病灶近阴道侧直肠阴道隔间隙;⑤紧贴宫颈前唇切断阴道前壁,紧贴阴道壁病灶远端切断阴道后壁;⑥裸化病灶远端直肠肠管,直线切割器切断病灶远端肠管;⑦将子宫及肠管及病灶整块从阴道拉出;⑧在阴道口将病灶近端肠管裸化,在体外将肠管、子宫及病灶整块切除;⑨在腹腔镜下吻合肠管,缝合阴道残端,结束手术。
周应芳教授:巧克力囊肿药物治疗的可行性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应芳教授表示,对于巧克力囊肿≥4 cm者,因不能完全除外囊肿恶变,体外受精(IVF)时,影响取卵或巧囊液污染或增加感染机会,临床多建议手术治疗。对于年轻女性,采取不同方法对盆腔痛诊断过程中,应尽早考虑内异症的可能,当临床表现或影像学诊断怀疑内异症时,无需手术确诊即可开始药物治疗。随后,周教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对药物治疗在无生育要求者中的应用给予了详细解读,并总结道:①内异症是慢性复发性疾病,要避免反复手术;②年轻患者巧克力囊肿罕见癌变;③巧克力囊肿药物治疗有效。
贾雪梅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研究进展及病例分享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贾雪梅教授指出,有研究提示,绝大多数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ECs)随访过程中发现而得以早期诊断的卵巢癌(EAOC)患者,很有可能在最开始就发生了恶性变。在ECs患者中,子宫切除术可以降低EAOC的发生风险。随后,结合相关病例分享,贾教授对EAOC的管理发表了自己的一些建议:①内异症的绝对和相对卵巢癌风险低,不推荐做卵巢癌的常规检测;②如果不考虑生育要求,EAOC的风险可以通过输卵管结扎、输卵管切除和子宫切除术降低;③对子宫内膜液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和肿瘤DNA分析有助于检测EAOC前体病变和EAOC发生的风险。
崔满华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中生育力保护的思考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崔满华教授指出,生育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手术权衡获益的重要考虑因素。基于手术指征,对于年龄较轻或需要保留生育功能者,首选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但由于手术可能会损害卵巢储备功能,术中需注意减少正常卵巢组织的丢失、保留良好的卵巢血运、避免/减少对卵巢组织的热损伤。研究证实,药物治疗可避免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问题。因此,对于年轻/未孕者,建议及早开启药物治疗;对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应根据患者年龄、卵巢储备功能、是否有生育需求、药物及手术治疗史等选择个体化治疗。
郝敏教授:宫颈上皮内病变与HPV疫苗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郝敏教授表示,宫颈病变即使经局部治疗仍可能面临复发风险,与普通人群相比,以前接受过CIN2/3治疗的妇女以及治疗后患有HR-HPV感染的妇女随后发生高度病变的风险和浸润性宫颈癌的风险增加。HPV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难以预防再次感染。宫颈高级别病变治疗后,存在再感染HPV或HPV持续感染风险,且复发率仍可达5%~10%,发生浸润性宫颈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2-4倍。疫苗接种在宫颈高级别病变治疗前后注射可以获益,对“初级预防”、“二级预防”和残留病灶消除有积极影响,从而降低宫颈病变复发风险。
王海琳教授: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及临床意义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王海琳教授讲到,临床上发现,通过分子特征进行分类,可提升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分型对EC进行风险分层和指导临床诊疗。将临床病理与分子学联合有助于优化EC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可为患者提供更为准确的辅助治疗。将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仍需前瞻性的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和验证。此外,随着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的研究不断发展,转移性及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治疗疗效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更快实现精准医疗目标。
李小平教授: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思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小平教授重点介绍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四种分型,即TCGA法、transPORTEC法、ProMisE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分子分型研究。目前TCGA分型对于是否适合不同人种,尚缺乏中国人群资料;transPORTEC分型重新定义了既往以组织病理学为标准的高危患者;ProMisE分型经充分验证对内膜癌患者诊断、手术决策和辅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分子分型研究结果提示,子宫内膜癌存在肿瘤异质性,可指导复发患者基因检测及靶向治疗。随后,李教授还系统概述了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分子分型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思考。
纪妹教授:Lynch综合征与子宫内膜癌——再论筛查的重要性及应对策略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纪妹教授通过一例临床案例为大家讲解了Lynch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与子宫内膜癌的再认识。Lynch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由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所致,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这类疾病会增加罹患肿瘤的终生风险(结肠癌52%~82%;子宫内膜癌25%~60%;卵巢癌4%~24%等等),有资料显示已患有某一肿瘤的LS患者,在15年内新发生另一肿瘤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纪教授提到,Lynch综合征对个人和家庭病史的筛查特别重要,推荐对所有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进行LS的筛查以及LS患者亲属也需接受肿瘤遗传咨询和检测。
曲芃芃教授: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的相关问题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曲芃芃教授介绍,年龄和肥胖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上升的关键因素。其中,多数患者是局限于子宫的早期病灶,I期占81.3%,<50岁I期患者占低级别癌12.5%。对于病灶局限在子宫(早期、低危)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微创手术是标准路径,是治疗首选;但仍有少部分患者不适合微创手术,如肥胖、高龄、子宫过大等患者;对于病灶局限于子宫的高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微创手术是安全的,其有效性有待于高级别证据评估;对于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建议开腹手术,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有待评估。
黄浩教授: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改进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黄浩教授通过精彩的手术视频分享到,无瘤从切皮开始,是为减少或防止癌细胞的脱落、种植和播散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术中全程无瘤操作技巧,包括及时吸净术中产生的烟雾、清扫后的淋巴结装袋、避免挤压宫颈、坚持切净原则、阴道闭合切断,必要时大量腹腔冲洗。随后,黄教授还从保留生育功能与否两方面分析了不同类型宫颈癌根治术式的选择原则,并对术后处理的关键点进行了总结:对于有危险因素者,及时补充治疗;术后先行化疗1-2疗程,阴道残端愈合后同步放、化疗,或放疗后再化疗1-2疗程。
杨宏英教授: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的相关问题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杨宏英教授荟萃大量文献指南对腹腔镜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治疗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系统论述,强调无瘤观念在腹腔镜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她表示,无瘤观念是一个治疗团队在术前准备、熟手、术后的一系列流程配合,且需满足有经验的医生、合适的手术器械或设备、合适的病人选择等条件,才能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此外,还需重点强调的一点是:患者本身比手术更重要,临床中一定要评估患者更适合做哪一种手术,结合其身体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手术方式。
米鑫教授:宫颈癌保留神经手术神经探测
北京顺义区妇幼保健院米鑫教授结合大量神经解剖图谱介绍到,盆腔自主神经结构复杂,熟悉其解剖学特点和生理功能是C1型手术成功实施的前提。而改善术后盆腔器官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实施C1型手术的最主要目的。因此,能否改善术后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是评估手术效果的关键。作为一种复杂的手术方式,C1型手术高度依赖术者的技能,而掌握相应的技能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这要求术者在能够熟练完成常规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的基础上,充分掌握Q-M分型新理念,并对盆腔自主神经的解剖与生理功能有透彻的理解。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