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由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与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安徽省医师协会阴道镜与宫颈病理学医师分会主办,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CSCCP全国阴道镜与宫颈疾病规范化系列培训班(合肥站)暨安徽省医师协会阴道镜与宫颈病理学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及安医大一附院宫颈疾病及阴道镜技术规范化培训班”正式开幕。妇产科在线作为会议媒体支持,为您带来精彩会议报道。

1.jpg


开幕式


IMG_5955.JPG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炎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与会嘉宾,对在线上或来到现场支持本次会议的专家同道表示感谢。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大会主席安徽省医师协会阴道镜与宫颈病理学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家德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魏兆莲教授,安徽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安徽理工大学副校长鲁超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主任委员、国际阴道镜和宫颈病理联盟(IFCPC)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亦在线上发来视频问候,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学术讲座


魏丽惠教授:全球子宫颈癌筛查策略进展与中国路径

1.jp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介绍,宫颈癌筛查是宫颈癌的二级预防,我国不同地理区域和经济阶层的不同亚人群存在获得医疗服务方面的多样性和差异,主要有细胞学初筛、高危型HPV初筛和HPV联合细胞学检测几种方法。魏丽惠教授详细阐述了美国肿瘤学会(ASC)2020筛查指南、2019ASCCP基于风险的异常宫颈癌筛查结果和癌前病变管理共识指南和2021WHO子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第二版)三大最新指南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分析,指出HPV敏感性高,但国内未有获批试剂;细胞学仍然是分流的重要方法,需要继续加强培训;对不同年龄人群应采用不同的筛查策略;青少年接种HPV疫苗是重中之重,疫苗接种后实施筛查分层管理;筛查后的治疗和随访非常关键;需要继续总结适合中国国情的筛查策略和治疗管理策略。 

 

毕蕙教授:子宫颈腺上皮病变阴道镜检查的难点和特点

2.jpg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毕蕙教授介绍,子宫颈原位腺癌(AIS)也称为高级别腺上皮内瘤变,被认为是子宫颈浸润性腺癌的前驱病变,与HPV感染关系密切,特别是16/18亚型感染。AIS多数无症状,少数患者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早期筛查难度大,处理难度高。阴道镜下可表现为绒毛增大,绒毛融合,腺上皮可见致密的醋白上皮。病变可在子宫颈任何部位的粘膜表层或深在的腺体隐窝中,可能被正常成熟化生或非典型增生上皮所覆盖。病变多在子宫颈转化区,也可见于SIL、浸润性鳞癌或腺癌的边缘;病变位于颈管内时最高可达子宫颈外口上30mm,为阴道镜检查的盲区,难以准确确定病变范围。结合既往筛查史,对镜下任何可见异常部位的多点定位活检,对极高风险者必要时行诊断性锥切术,重视筛查结果、阴道镜印象及病理结果不一致者的管理可以提高阴道镜下腺上皮病变的诊断率。

 

李明珠教授:HPV持续感染相关问题

3.jp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明珠教授首先以形象、立体的图片和动画为大家展示了HPV的结构和动态变化,指出病毒不能与活体组织直接结合,而是通过微擦伤(如性交)或暴露基底膜而感染上皮组织;HPV感染局限于上皮细胞的基底细胞,也是唯一可以进行复制的地方。HPV能够逃逸先天免疫反应,延迟适应性免疫的激活,其致病过程“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暗流涌动”。HPV16持续感染几率高,发展为CIN3的风险高;某些HPV亚型的感染,如HPV53/56/59/68易持续但在整个随访期间并未导致病变;HPV31/33发生疾病的风险与HPV18相似。单纯的持续HPV感染的干预更多侧重于改善阴道环境及局部免疫机制,若发生癌前病变则根据风险评估进行观察、随访或治疗的处理。

 

张梦真教授:光动力疗法在女性下生殖道病变中的应用

4.jpg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梦真教授介绍,光动力疗法(PDT)是一种联合应用光敏剂及相应光源的一种药械结合的治疗方法,光敏剂、光和组织中氧被称为光动力疗法三要素。光敏剂很容易被异常增生的也就是癌前病变增生活跃的细胞及癌细胞选择性吸收,正常的细胞不吸收,几乎不影响周围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PDT可用于治疗外阴、阴道、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外阴硬化性苔藓和尖锐湿疣、HPV感染、锥切切缘阳性及复发残留,早期宫颈癌以及联合治疗等。年轻且有生育要求的HSIL排除浸润癌后可选光动力治疗。张梦真教授指出,光动力疗法作为一种微无创治疗方式,组织破坏性小、选择性高、美容效果好,可有效保护组织器官解剖和功能,可重复治疗、降低复发率。

 

何莲芝教授:子宫颈锥形切除术操作规范

5.jpg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何莲芝教授介绍,宫颈锥切术根据手术目的可分为诊断性、切除、治疗性切除和即诊即治性切除;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和激光锥切术(LC)。需要根据细胞学、阴道镜检查、活检和/或ECC病理结果来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宫颈锥切术的规范操作要求术者经过培训获得相关资质,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了解病史,重视患者年龄和生育要求,与患者充分沟通,对治疗方法及可能的结果达成共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应再次行阴道镜评估,并在阴道镜指引下行LEEP术。根据病变范围、类型选择具体的切除方法,尽量完整切除组织,完整规范地记录类型和标本的周径、长度、厚度。

 

李燕云副主任医师:HPV感染与肛门癌前病变(AIN)

6.jp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李燕云副主任医师介绍,肛门上皮内瘤变(AIN)是肛门癌的癌前病变,HPV感染是AIN的主要原因,同性性行为、HIV、HPV相关宫颈疾病、免疫机能低下人群是AIN高危人群。AIN筛查方法多参考宫颈癌前病变,高分辨率肛门镜(HRA)技术是目前肛门HSIL检测的金标准,全球范围内开展时间较短,是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和技术。AIN镜下组织学描述和形态改变分级总体与宫颈和颈管病灶相似,区别仅在于角化程度。AIN的治疗暂无指南,根据病变大小、数量、位置和级别,可以进行观察、消融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光动力治疗、手术切除等。国内外学者对AIN的诊疗流程愈来愈重视,期待大型临床试验的深入开展和数据开发,为这一学科提供更多循证证据。                                         


周怀君教授:阴道微环境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7.jpg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周怀君教授介绍,阴道微生态菌群由95%的乳杆菌和5%的条件致病菌和过路菌构成。阴道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动态的微生态平衡。阴道微生态受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影响时容易发生改变,对疾病的病程和定论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异常的微生物增生会破坏粘膜,导致炎症发生。研究发现,阴道微生态异常尤其是细菌性阴道病(BV)及滴虫性阴道炎(TV)与高危型HPV感染发生率的升高相关。同时,HPV感染又会增加阴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患宫颈癌时这种增加更为显著,使阴道细菌群落结构从正常(CST III型)转化为异常菌群(CST IV型)。同时异常菌群会破坏上皮细胞,诱发炎症及损伤,影响宿主细胞基因的稳定性,增加癌症风险。

 

赵超教授: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价值与风险评估

8.jp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超教授介绍,宫颈癌前病变的目标在于筛查出病变相关人群,避免漏诊与过度治疗。传统的细胞学检测、HPV检测存在假阴性问题,对腺癌和特殊类型宫颈癌不敏感,HPV疫苗接种也使宫颈癌发病结构发生改变,HPV阳性无法区分一过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p16免疫细胞学染色在液基细胞标本上直接进行p16的免疫标记染色,直接标记病变细胞,以客观指标帮助病理医生建立准确的诊断。这一方法作为宫颈病变筛查及分流方法,兼具高敏感性与高特异性,检测通量高,操作简便,结果判读人为因素影响小,初筛阳性者方便二次分流,召回检查次数少,合理转诊阴道镜。此外,这一技术能够精准区分老年性萎缩病变细胞,对绝经妇女筛查更有意义。

 

余小蒙教授:21世纪子宫颈细胞学筛查进展

9.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余小蒙教授盘点了近年来子宫颈细胞学筛查领域的进展。一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翻译了子宫颈细胞学筛查的工具书,促进了TBS报告系统的标准化进程。二是子宫颈细胞学及液基细胞制片在中国普及应用。三是计算机辅助阅片系统的应用,降低了人工阅片的负担和漏诊率。其他方面还有免疫组化染色、HPV检测、DNA定量分析、A1-人工智能辅助阅片系统的应用,使子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敏感度日益提升。余小蒙教授指出,子宫颈细胞学涂片是子宫颈病变筛查的基础;高危型HPV检测、DNA倍体分析、Al人工智能各有优势,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切合的方法,进一步推动中国子宫颈细胞学筛查工作的开展。

 

尤志学教授:避免阴道镜检查中的过度与不足

10.jpg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尤志学教授表示,阴道镜的出现充实和完善了子宫颈癌筛查的流程,但其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仍然有限,存在漏检或不必要的活检。对于特征显著的正常和确切的高级别病变图像,阴道镜诊断准确率高,对于模棱两可的异常,如低雌激素水平下的HSIL、非HPV16相关的HSIL、原位腺癌易表现为次要程度的改变(G1),诊断准确性差。为了避免漏检,推荐对不连续区域的醋白上皮进行多点活检。同时一些小病灶醋白显现时间短,难以发现,需要阴道镜医师仔细寻找和发现。对于鳞柱交界不可见和/或病灶边界不可见的阴道镜检查不充分患者,可以进行ECC结合细胞学检查结果辅助诊断。另外,宫颈炎症、阴道镜医师的专业水平和经验也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李双教授:CO2激光消融治疗下生殖道HSIL的难点要点

11.jp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双教授介绍,激光气化治疗下生殖道病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的优点,但所有消融治疗的缺点是不能获得组织标本供病理检查。所以术前阴道镜检查评估及活检诊断显得尤为重要,避免遗漏恶性疾病,当有可疑浸润时必须行手术切除。激光有时难以到达一些隐蔽的部位,病灶可以持续存在或复发。激光束为直线,不平坦阴道皱褶需要抚平后才能进行治疗,此外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病灶治疗失败率高,且要在排除浸润癌的情况下选择。数据分析显示病灶残留可能与下生殖道病变多灶性分布的临床特点和特殊部位有关,对术者进行全面阴道镜检查专业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陶祥副主任医师:宫颈细胞学的质量管理

12.jp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陶祥副主任医师指出,制片质量需要病理医生主动参与,与细胞种类、制片方式、制片染料、制片人员等各方面因素有关。普通巴氏涂片干扰因素多,不易质控。膜式液基细胞学(TCT)制片质量主要受仪器质量和运行影响,沉降式液基细胞学(LCT)制片质量受细胞种类、制片人员的操作影响。细胞核染色良好的标准为核清晰,可以看到核染色质、核仁细节,正常异常细胞差异明显。制片的质量控制需要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诊断质量。具体的质控指标包括细胞学诊断阳性率、ASCUS诊断率、ASC/SIL的比值、ASCUS患者的HPV感染率等。各类诊断的具体比例可以反应出某一类型诊断的欠缺和不足,需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改善。

 

高蜀君教授:外阴上皮内病变的诊治

13.jp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高蜀君教授介绍,外阴解剖结构复杂,组织构成特殊,临床上对外阴病变认识不足,漏诊较多,或发现病变但不够重视,治疗和管理也较为困难。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分为普通型VIN(uVIN)和分化型VIN(dVIN)。uVIN多见于年轻围绝经期女性,呈多灶性多中心分布,总体恶变率较低。dVIN多见于老年女性(尤其绝经后),呈单灶单中心分布,复发率高,恶变率高。了解VIN的常见症状、体征并经辅助检查(细胞学、HPV检测、阴道镜及活检)验证,可及时诊断VIN。VIN的治疗应制定个体化方案,重视保留正常的解剖和功能,注意长期随访。

 

张静教授:第五版WHO宫颈上皮性肿瘤分类更新及临床意义

14.jpg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张静教授介绍,第五版WHO宫颈上皮性肿瘤分类将基于组织学分类的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更新为基于病因学分类的HPV相关性和非HPV相关性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在腺鳞癌中不再使用毛玻璃细胞癌这一诊断名称;删除了腺样囊性癌和未分化癌分类,增加了黏液表皮样癌、癌肉瘤和不能分类的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PV相关性鳞状细胞癌p16过表达可作为HPV相关的替代标记物,非HPV相关性鳞状细胞癌p16表达阴性。宫颈腺癌中,删除原发性浆液性癌、腺癌(NOS),非HPV相关性腺癌必须进行组织学分型;HPV相关腺癌无需进行组织学分型,建议对肿瘤完整切除标本进行Silva分类。

 

王新宇教授:HPV疫苗在全球真实世界中的应用

15.jp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王新宇教授介绍, 2020年WHO发布加速消除子宫颈癌全球战略,到2030年实现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接种HPV疫苗;70%的女性在35岁~45岁之间接受高质量的宫颈筛查;90%的确诊宫颈病变的妇女得到治疗。青少年接种HPV疫苗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中之重,是降低宫颈癌患病风险最有效的长期干预措施,具有巨大的长期效益,应在所有国家启动和推行。许多国家已将9~14岁青少年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计划,部分高收入国家对不超过26岁女性实行补种计划。长达十余年的随访结果表明,HPV疫苗可提供持久保护;二价、四价及九价HPV疫苗安全性良好,且未有证据表明HPV疫苗影响生育及妊娠结局。

 

钱德英教授:妊娠期阴道镜检查难点及对策

16.jpg

广东省人民医院钱徳英教授介绍,对于6~12个月内没有筛查记录,一年内没有宫颈筛查的正常记录,临床病史有可疑,异常病史治疗后随访中,不能解释原因的阴道出血人群以及备孕前主动筛查是妊娠期宫颈筛查的指征。筛查方法首选细胞学检测,HPV检测不必要,取材方法有别于非妊娠期,取材后适当压迫,注意详询病史,知情同意。妊娠期宫颈的蜕膜变化、息肉样表面突起及不典型血管形态,易导致阴道镜检查的过度诊断。妊娠期阴道镜检查动作要轻柔,尽量暴露宫颈,可在任一孕期操作,使用锐利的活检钳,活检后48小时内禁止过多活动,纱布球压迫24~48小时后取出。妊娠期宫颈病变应延期处理,密切随访,产后重新评估。

 

钱德英教授:围绝经期阴道镜难点与对策

17.jpg

钱德英教授介绍,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宫颈萎缩,上皮变薄,宫颈鳞柱交界上移,性生活频率减少,缺乏异常临床症状,患者筛查意愿低,依从性差,宫颈阴道易出血。对于有出血的妇女,可以在排除禁忌证后,局部使用雌激素2~4周后复查,此时的鳞柱交界可见度增加,有利于观察寻找病灶。围绝经期阴道镜图像不典型,常会被低估,一些病变隐匿,可能在宫颈管深部。对于检查不满意者,可以行宫颈管扩张检查、宫颈管搔刮。宫颈表面活检病理阴性者可行宫颈管搔刮。细胞学阳性、镜下有明显病灶者可行诊断性LEEP。随访中HPV持续阳性者需要注意阴道壁病变的筛查,以寻找病灶为目标,避免过度干预。

 

谭先杰教授:射频消融技术在宫颈病变及下生殖道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18.jpg

北京协和医院谭先杰教授介绍,射频消融是CIN物理治疗方式之一,通过60-90°C的局部温度,使正常细胞内的蛋白发生变性,双层脂膜溶解,细胞膜崩裂,同时细胞内外水分丧失,导致组织凝固性坏死。锐扶刀治疗系统首创了宫颈冷刀自动锥切技术,还采用了射频凝固止血及消融技术、宫颈自动环切技术,集三大核心技术于一体,可以做到切缘无热损伤,避免组织学诊断误差;自动锥切,省时省力;无需缝合,不改变宫颈结构,具有突出优势。此外,锐扶刀射频消融系统还可用于宫颈纳氏囊肿、尖锐湿疣、前庭大腺囊肿、外阴白斑、阴道上皮内瘤变等下生殖道病变的治疗。

 

翁海燕教授:宫颈标本送检及取材规范

IMG_6212.JP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翁海燕教授表示,病理能够帮助临床明确诊断、精准分期,指导化疗及靶向药物的选择,临床提供病史、辅助检查结果、临床诊断、预后信息等帮助病理验证诊断,病理和临床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准确诊断的关键。宫颈标本应在离体30分钟内固定,固定液选择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体积为标本体积的4~10倍。标本取材前应进行点位标识,活检标本进行点位分瓶固定,LEEP切除及锥切标本12点系线并剖开固定,根治手术标本从前面正中剖开固定,阴道壁切缘及宫旁组织需用固定针固定于泡沫板上。宫颈取材应保证切面完整,HE切片粘膜面平整,无重叠褶皱及粘膜缺失,完全展露切缘。病理报告应重点在前,分点描述,全面细致。


主持风采



精彩花絮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