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GO)2022年会于3月18日至21日以线下结合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作为全球妇科肿瘤领域的盛会,SGO年会汇聚了妇科肿瘤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学者,展示妇科肿瘤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及最佳的临床实践。
撰稿:常虹博士、吉晨博士、王娇博士、王明博士、邢艳博士、张晶晶博士
审核:何玥教授、吴玉梅教授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一、Zirong Li 教授:中国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基因谱、免疫特征及其预后突变特点
背景:在中国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仅有很少的研究调查了中国宫颈鳞癌(SCC)及宫颈腺癌(AC)患者是否存在不同的基因图谱。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基因谱改变及免疫特征,以了解为什么某些患者可从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获益及其对预后的意义。
方法:收集了福建省肿瘤医院98例宫颈癌患者的样本,包括宫颈肿瘤组织及其周围的正常组织或外周血。检测98例宫颈癌样本的PD-L1表达及其临床病理信息。宫颈癌数据来自癌症基因谱(TCGA)。检测分析SCC和AC的PD-L1表达和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SCC的PD-L1表达阳性明显高于AC(87% vs. 39%,P<0.001)。宫颈鳞癌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PIK3CA、KMT2D和KMT2C。PIK3CA基因突变在SCC中明显高于AC(P=0.004)。TERT基因突变率在本队列中明显高于TCGA队列(12% vs. 1%,P<0.001)。SCC的TMB明显高于AC(P<0.001)。TMB高的独立预测因子为KMT2C和LRP1B基因突变(P<0.05)。在这项研究中,PTEN突变组的中位生存期(PFS)为12.16个月,PTEN野生型患者的PFS为21.75个月。
结论:SCC和AC具有不同的基因谱和免疫特征,提示SCC及AC患者靶向治疗也许可以改善临床结局。KMT2C和LRP1B基因突变是高TMB状态的独立预测因子,本研究也提出了PTEN突变的预后价值。
二、John J. Wallbillich教授:HPV分型是否影响宫颈鳞癌的转录组免疫图谱?
背景:免疫治疗为转移和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生存带来希望。然而,PD-L1作为一种预测免疫治疗反应的生物标记物价值有限。考虑宫颈鳞癌多与HPV感染相关,宫颈鳞癌的免疫原性明显高于宫颈腺癌。因此,本试验探讨宫颈鳞癌转录组免疫图谱与HPV感染状态的相关性。
方法:宫颈鳞癌组织采用二代测序/免疫组化/全转录组测序,检测PD-L1表达情况/微卫星不稳定性/肿瘤突变负荷,计算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检测HPV16/18感染状态。
结果:71%的宫颈鳞癌与HPV16/18感染相关。HPV16/18感染患者TP53突变率低(1.7% vs. 33%,q=0.01),免疫检查点CD86/IFNG/IDO1基因表达升高(1.4倍/2.2倍/2.5倍),Treg细胞浸润增加(2.2% vs. 1.9%,P=0.02,q=0.2),T细胞炎症反应评分有增加趋势(32% vs. 19%,P=0.16)。PI3K/端粒酶稳定/RTK RAS通路组间比较无差异,PD-L1/MSI-H/TMB等免疫治疗相关标志物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HPV16/18阳性的宫颈鳞癌可能具有不同的免疫调节活性。
三、David F. Cantu de León教授: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使用PET/CT进行局部晚期宫颈癌分期
四、Tae-Wook Kong教授:宫颈肿瘤最大径线≤2 cm的宫颈癌患者行微创手术是否安全?
目的:一些研究者认为,IB1期(FIGO 2018)宫颈癌患者接受微创手术并非不良预后因素,有必要精准分析其盆腔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探究了接受微创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腹腔镜LRH/机器人RRH)治疗的IA2期和IB1期(FIGO 2018)宫颈癌患者盆腔复发的相关临床病理预后因素。
方法:2006年4月至2021年1月间,共有117例IA2期和IB1期宫颈癌患者入组,其中1例伴有肺转移的患者出组。对疾病复发的部位和所有可能与盆腔复发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在116例患者中,8例(6.9%)出现肿瘤复发(阴道残端4例、盆腔淋巴结2例、腹膜2例)。5年DFS为92.9%。在多因素分析中,术中及术后与盆腔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体内阴道切开、锥切后残留肿瘤大小、间质浸润达宫颈2/3壁厚、阴道切缘阳性。相反,术前锥切手术切除病灶降低了盆腔病灶复发的风险。4例阴道残端复发的病例对辅助放化疗反应良好,仍持续存活。不过,腹膜复发的2例患者即使接受放化疗仍然出现了疾病进展和死亡。
结论:对于肿瘤最大径线≤2 cm的IB1期宫颈癌患者,目前并不能保证微创手术是安全的。阴道切除过程中防止肿瘤暴露非常关键;术前锥切和子宫切除手术时已无残留肿瘤的患者可能对微创手术后盆腔复发有预防作用。
五、D. Nasioudis教授:盆腔廓清术治疗IVA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背景:放化疗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最常应用的初始治疗方法。对于IVA期患者,盆腔廓清术可作为初始治疗的一种选择。盆腔廓清术与增加围手术期死亡及术后并发症有关。
目的:探讨IVA期宫颈癌患者实行盆腔廓清术的手术情况及肿瘤预后。
方法:收集美国NCDB在2004至2015年收治的满足以下入组标准的患者:病理证实为宫颈癌、2009年FIGO分期为IVA期、无远处转移、至少随访1个月。确认患者施行盆腔廓清术后切缘阴性。对照组为接受至少45 Gy放化疗的患者。根据1:1倾向评分匹配诊断的时间、患者年龄、合并症、种族及保险状态。
结果:共计64例患者施行了盆腔廓清术并确认切缘阴性,对照组为1176例接受放化疗且未行任何手术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种族以及合并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然而,施行盆腔廓清术的患者更多有私人保险(59.4% vs. 34.4%,P<0.001)。接受盆腔廓清术的患者,其非计划再入院率为11.5%,平均住院11.5天,90天死亡率为3.3%。倾向匹配评分后,对比接受放化疗的患者(5年OS:16.5%,中位OS:18.63个月),切缘阴性的盆腔廓清术患者可获得更长的OS(5年OS:48.1%,中位OS:43.96个月)。
结论:盆腔廓清术是一种少见的应用于IVA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方案,仔细筛选患者,其总生存期也许会高于初始放化疗的患者。
专家简介
吴玉梅教授
主任医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主任。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妇产学会外阴阴道疾病分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会长。
擅长领域: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宫颈癌放射敏感及放射抵抗机制、妊娠合并宫颈病变的筛查策略、妇科恶性肿瘤的预防。
科研成果:发表妇科肿瘤相关SCI论文3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基金、省科技重点研发项目等多项,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个人荣誉:全国医德标兵、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等。
何玥教授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副主任医师,在各类妇科肿瘤领域尤其是宫颈癌综合治疗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有深入的研究,曾于德国进修妇产科学;兼任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外阴阴道疾病学会秘书。
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9篇,累计IF达20分,发表核心期刊文章10余篇,参与编写翻译书籍3部。近5年主持国自然、北京市教委、首都卫生发展专项、北京市医管局“青苗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等科研课题。
吴玉梅教授硕博士报道团队
常虹博士、吉晨博士、王娇博士
王明博士、邢艳博士、张晶晶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