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GO)2022年会于3月18日至21日以线下结合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作为全球妇科肿瘤领域的盛会,SGO年会汇聚了妇科肿瘤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学者,展示妇科肿瘤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及最佳的临床实践。

 
SGO.png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吴玉梅教授团队全程关注SGO 2022年会上HPV感染和宫颈癌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精心筛选出会议上的重要发言和临床研究进展,形成系列报道,与广大读者分享。

 

撰稿:李岳、徐建清

审核:何玥教授、吴玉梅教授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美国当地时间3月20日,在针对宫颈癌的临床试验专场中,多位专家报告了多项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Charles A. Leath教授报告了生物标志物在宫颈癌临床试验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FDA对生物标志物的分类包括诊断性生物标志物(Diagnostic)、监测性生物标志物(Monitoring)、药效学/反应生物标志物 (PD/response)、预测性生物标志物(Predicative) 、预后生物标志物(Prognostic) 、安全性生物标志物(Safety)、易感性/风险生物标志物(Susceptibility/risk)。Charles A. Leath教授的报告重点介绍了以下几种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情况。
 
1、Moore标准
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晚期/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效果差。Moore等为确定独立预测疗效的预后因素,对GOG110、169和179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开发了一种预测化疗(无)反应的模型。使用独立的GOG149数据进行外部验证。
 
多因素分析确定5个因素(非裔美国人、表现状态>0、盆腔疾病、既往使用放射增敏剂、从确诊到首次复发的时间间隔≤1年)为不良反应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得出了一个简单的预后指数,可能在临床实践中用于识别对含顺铂方案不太可能有治疗反应的女性。这一亚组患者应该考虑进行非顺铂化疗或进入研究试验。随后进行的一项III期临床试验GOG240对Moore标准进行了前瞻性评估,得出Moore标准预测疗效具有临床适用性的结论。
 
2、血清生物学标志——ctHPV DNA
Han K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旨在评估ctHPV DNA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复发前的诊断价值。纳入23例IB-IVA期宫颈癌患者,计划接受同步放化疗(CRT)。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连续检测血浆HPV DNA,治疗后3个月行FDG-PET检查。结果表明。治疗后3个月血浆HPV DNA和3个月FDG-PET显像预测18个月复发的ROC(准确度)分别为77%、60%(P=0.008)。并且同步放化疗结束时可检测到的血浆HPV DNA早于临床诊断的转移,并与较差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相关。血浆HPV DNA检测对临床诊断的指导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血清生物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
Tewari KS等开展的一项III期随机试验GOG0240,纳入452例复发性、持续性和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在治疗第一周期前和第一周期后36天内抽取患者7.5 ml全血,从中分离出循环肿瘤细胞(CTCs),并评估CTCs和治疗对总生存期(OS)和PFS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治疗前CTCs高(≥中位数)的患者中,贝伐珠单抗治疗与死亡风险(HR=0.57;95%CI 0.32~1.03)和进展(HR=0.59,95%CI 0.36~0.96)相关。在治疗前CTCs低(<中位数)的患者中,没有观察到这种影响。可以从晚期宫颈癌患者中分离出CTCs,其可能具有判断预后的意义。贝伐珠单抗为CTCs高的患者带来的生存益处,可能反映了肿瘤新生血管的增加以及伴随的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的易感性。这些数据支持将CTCs作为一种潜在的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加以研究。
 
4、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  
KEYNOTE-826三期临床研究探索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加或不加贝伐珠单抗用于一线治疗宫颈癌患者的疗效,且不区分PD-L1表达状态。研究表明,无论PD-L1状态如何,与安慰剂相比,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显著改善了晚期及复发性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OS和PFS,且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Charles A. Leath教授总结道,近年来研究较多的PD-L1免疫检查点,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虽然PD-L1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但它不是唯一的预测因子。尽管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越来越多,但预防仍然是首要选择。正在进行的血液生物标志物评估可能会促进未来的临床研究发展。

 

专家简介

 

wu4.jpg

吴玉梅教授

 

主任医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主任。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妇产学会外阴阴道疾病分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会长。

擅长领域: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宫颈癌放射敏感及放射抵抗机制、妊娠合并宫颈病变的筛查策略、妇科恶性肿瘤的预防。

科研成果:发表妇科肿瘤相关SCI论文3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基金、省科技重点研发项目等多项,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个人荣誉:全国医德标兵、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等。

 

30.jpg

何玥教授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副主任医师,在各类妇科肿瘤领域尤其是宫颈癌综合治疗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有深入的研究,曾于德国进修妇产科学;兼任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外阴阴道疾病学会秘书。

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9篇,累计IF达20分,发表核心期刊文章10余篇,参与编写翻译书籍3部。近5年主持国自然、北京市教委、首都卫生发展专项、北京市医管局“青苗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等科研课题。

 

吴玉梅教授硕博士报道团队

 

31.jpg

李岳、徐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