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ng


问: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宫腔镜手术技巧如何?


(1)实施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应评估肌瘤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肌瘤实施手术。


1)0型黏膜下肌瘤:经子宫颈完整取出的肌瘤,用环状电极切除肌瘤根蒂部,以卵圆钳夹持取出。对于肌瘤体积较大者,需以环状电极从肌瘤两侧壁切割以缩小肌瘤体积,再以卵圆钳夹持拧转取出,酌情修整肌瘤腔并止血。对于脱入阴道的肌瘤,在宫腔镜直视下切断肌瘤根蒂部并取出。


2)I型及II型黏膜下肌瘤:作用电极在肌瘤最凸出部位切开瘤体包膜,使肌瘤瘤体凸向子宫腔,然后切除,术中可通过使用缩宫素、水分离等方法促进肌瘤瘤体向子宫腔内移动;对于不能凸向子宫腔的肌瘤不宜强行向肌壁内掏挖,将肌瘤切除至周围肌壁平行,残留部分肌瘤视术后生长情况酌情进行第2次手术。


3)凸向宫腔的肌壁间肌瘤:对于可实施宫腔镜切除的肌壁间内凸肌瘤,参照I型及II型黏膜下肌瘤的手术方法与原则。建议手术中进行B超监护,提高手术安全性。


(2)操作注意事项


1)切割电流功率由低上调,当环状电极通过肌瘤组织,感到滑动而无阻力时为合适的电流功率。视野清晰时方可启动电流。将环状电极置于瘤体后方,启动电流,退回环状电极,直至切割的组织完全切除完毕。不要把切割环完全退回鞘内,应将环状电极留在鞘外一点,以便清楚观察肌瘤和子宫壁间的关系,避免误切除子宫肌壁组织。


2)切割前需明确肌瘤与周围肌壁的解剖关系,切开子宫内膜和肌瘤的包膜,辨认肌瘤和肌层的界限。


3)对于有生育要求者,注意尽量不要伤及瘤体周围正常的子宫内膜,需用针状电极在子宫腔内凸出的肌瘤表面切开黏膜及肌瘤的包膜,再用环状电极切割瘤体。

而对于无生育要求者,可直接用环状电极在肌瘤凸出的表面切开黏膜及肌瘤包膜,再逐渐切割肌瘤。


4)顺行切割与逆行切割法相结合,反复行切割、钳夹、旋拧、牵拉、娩出五步手法。

切割:使用环形电极分次片状切割瘤体。自肌瘤基底部沿肌瘤的上下或左右两端,采用顺行或逆行切割的刀法,使肌瘤切面形成相对的凹陷,适合卵圆钳夹持。

钳夹:在超声引导下将卵圆钳置入子宫腔内钳夹肌瘤,向阴道方向牵拉。

旋拧: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数周,继而逆时针转动数周的方式转动卵圆钳的手柄,使肌瘤与其基底部分离。

牵拉:在旋拧肌瘤数周后,用力向阴道方向牵拉。

娩出:在向外牵拉的过程中,肌瘤逐渐由子宫颈娩出。


5)严格控制手术时间。时刻记住发生体液超负荷即经尿道前列腺切除综合征的可能。准确记录手术时间,尽量将手术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最长不超过60分钟,可有效避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综合征的发生。


6)术中监护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证。超声可以明确黏膜下肌瘤壁间部分与周围肌壁的界限,有助于完整切除,同时超声可明确肌瘤外缘距离子宫浆膜层的距离,该距离>1cm可以保证电切热量不会损伤邻近脏器。超声监护可清晰地监测器械在子宫腔内的位置,提示术者切割的方向及深度,术者与监护者良好的交流可避免子宫穿孔及邻近脏器热损伤的发生。


7)如瘤体小,蒂细者手术时间短,则可选用静脉麻醉;对无蒂且瘤体较大者,术中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手术更有利。


8)术前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及术前准备,在月经干净后3~5天进行手术,如果子宫黏膜下肌瘤直径>5cm,先给予米非司酮25 mg,每天2次,连续治疗3个月,待肌瘤缩小后再进行手术。


本文参考来源:《宫腔镜100问》中华医学健康科普工程图书


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