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产可给母儿带来严重危害,做好难产的防治,是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和伤残率的关键。产道、产力、产程三大分娩因素异常是难产发生的主要原因,产程中难产的识别也要从这三大因素着手。
产程中难产的识别
一、产道异常
1.骨产道异常:
分为骨盆狭窄和病理畸形(少见)。
骨盆狭窄
① 骨盆入口狭窄:异常胎位的发生率为正常骨盆的3倍。胎头迟迟不入盆,出现跨指征阳性,同时出现产程异常。
② 中骨盆狭窄:使胎头内旋转受阻,易出现持续性枕后(横)位,出现产程异常。
③ 骨盆出口平面狭窄:胎头到达盆底后受阻,导致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
2.软产道异常:
先天性发育异常和后天性疾病引起。可出现产程延长和胎头下降受阻。
(1)外阴疤痕
(2)阴道异常(纵隔、横隔、肿瘤)
(3)宫颈异常(病变、狭窄、粘连、水肿)
(4)子宫异常(畸形、肌瘤、疤痕、脱垂)
(5)盆腔肿瘤等
二、产力异常
1.子宫收缩乏力:
可发生在产程的任何阶段,为无效宫缩,是难产发生的早期信号。易出现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等。
(1)协调性宫缩乏力(低张性):子宫收缩的极性、对称性、节律性正常,收缩弱而无力。
(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高张性):宫缩极性消失甚至倒置,起点不源自两侧宫角而是子宫的一处或多处,节律不协调。
2.子宫收缩过强:
可出现产程进展异常、先露下降异常。易发生急产、肩难产、子宫破裂、产道严重裂伤、新生儿产伤等。
(1)协调性宫缩过强:宫缩的极性、对称性、节律性正常,收缩力过强。
(2)不协调性宫缩过强:宫缩的极性、对称性、节律性消失,或倒置,可出现子宫痉性狭窄环及强制性宫缩。
三、产程异常:4型9种
1.准备期异常(潜伏期延长)。
2.扩张期异常(活跃期宫颈扩张延缓、先露下降延缓) 。
3.盆底期异常(减速期延长、宫颈扩张阻滞、先露下降阻滞)。
4.产程过速(宫颈扩张及先露下降过快)。
(1)潜伏期延长
初产妇>20 h或经产妇>14 h
(2)活跃期宫颈扩张延缓
宫口扩张:初产妇<1.2 cm/h或经产妇<1.5 cm/h
(3)胎先露下降延缓
减速期:初产妇<1.0 cm/h或经产妇<2.0 cm/h
(4)第二产程延长
第二产程:初产妇>2 h或经产妇>1 h
(5)活跃期停滞
活跃期宫口扩张停止大于4 h以上
(6)胎头下降停滞
减速期后胎头1 h以上无下降
(7)胎先露下降失败
减速期及第二产程中胎先露不再下降
(8)宫颈扩张过速
最速期宫颈扩张:初产妇>5 cm/h或经产妇>10 cm/h
(9)胎先露下降过速
加速期先露下降:初产妇>5 cm/h或经产妇>10 cm/h
几个概念:
加速期:临床上一般宫口扩张3~4 cm为加速期。
最大加速期:宫口4~9 cm为最大加速期。
减速期:宫口9~10 cm为减速期。
产程异常的临床诊断: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滞产。
易造成难产的胎方位识别
1.臂位:超声确诊,难产几率存在。
2.横位:超声确诊,需剖宫产。
3.高直位:分娩难度大,分高直前位和高直后位两种。后者需手术终止妊娠。
临床表现:入盆困难,活跃早期宫口扩张延缓或阻滞。枕直前位应予以充分试产,若失败则手术。
4.前不均倾:枕横位的特殊类型,需手术。最易误诊为枕横位伴头盆不称。
临床表现:胎头水肿部位在头顶骨;宫颈前唇水肿;阴道检查盆腔后半部空虚感,胎头后顶架在骶岬上,矢状缝后移接近骶岬。
5.颏后位:临产后发现。
临床表现:潜伏期或活跃期延长,需手术终止妊娠。
6.复合先露:产程异常,无法回纳肢体则剖宫产。
7.肩难产:超声估计肩难产的可能、胎儿较大且胎头娩出过快、阴道助产等均易发生肩难产。
8.持续枕后位:指胎头以枕后位入盆,至中骨盆及盆底时仍不能旋转为枕前位,保持枕后位状态。
临床表现:活跃早期,宫口扩张延缓或阻滞;减速期延长;宫口开全后胎头下降延缓或阻滞,枕后位应予以充分试产。若先露部衔接或+2以上.则剖宫产。
9.持续性枕横位:指胎头以枕横位入盆,至中骨盆及盆底时仍不能旋转为枕前位,保持枕横位状态。
发生头位难产机率最大的一种胎方位。产程异常表现与持续枕后位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