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紧跟国际学术动态,促进盆底诊疗经验交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大妇科盆底科团队将每周的文献学习内容整理成文,在妇产科在线开设“盆底文献速递”专栏,涵盖国内外盆底领域的最新重要文献和会议动态,与各位盆底学同仁一起学习讨论,共同提高进步。 

 

本期文献导读

 

良性适应证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器官脱垂:一项(丹麦)全国性未生育女性队列研究

阴道骶骨固定术中同步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与同步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网片侵蚀率的比较:一项系统性回顾和荟萃分析研究

口服药物对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脑激活的影响:一项针对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老年女性的随机、双盲、对照、探索性试验

 

本期由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吴成豪博士为大家分享三篇文献。第一篇论文是一项大规模的队列研究,探讨了子宫切除术是否增加未生育女性的盆腔器官脱垂手术风险。第二篇论文讨论了与全子宫切除相比,次全子宫切除能否降低骶骨固定术后网片侵蚀的风险。第三篇论文是利用fMRI研究OAB药物治疗后脑功能的改变。第一篇与第二篇论文是基于大规模临床数据得出的结论,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第三篇论文的研究方法比较新,值得学习。

 

编译:吴成豪 初磊

审校:李怀芳

 

01、文献1

 

良性适应证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器官脱垂:一项(丹麦)全国性未生育女性队列研究

(Pelvic organ prolapse following hysterectomy on benign indication: a nationwide, nulliparous cohort study)

 

目的

探讨对非盆腔器官脱垂(POP)的良性疾病进行子宫切除术是否导致未生育女性人群POP手术风险增加。

 

方法

丹麦的研究团队基于1947年至2000年出生并在1977年至2018年期间居住在丹麦全国范围内的未生育女性人群(共549197例)进行了历史性配对队列研究。这些数据来自丹麦民事登记系统、丹麦国家患者登记处、生育登记处和丹麦统计局。其中,本研究纳入了1977年至2018年进行子宫切除术的女性9535例,同时,对于子宫切除组中的每1例女性,该研究团队随机检索了5例年龄和日历年(出生和生活时间)配对的非子宫切除女性构成对照组(共47370例)。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来比较两组女性POP手术的风险。

 

结果

本研究纳入56905例女性,最多观察时间达42年,包括809435人-年处于暴露风险中。共计9535例接受子宫切除术的女性与47370例对照组女性进行了独立匹配。随后共有29例女性(30.4%)接受了子宫切除术,85例对照组女性(17.9%)进行了POP手术,相应的发病率分别为每10万个风险年20.5和12.7例。此外,与对照组女性相比,子宫切除术组女性的POP手术风险增加了60%(粗风险比为1.6,95%CI 1.0~2.5,P=0.04;校正后的风险比为1.6,95%CI 1.0~2.5,P=0.04)。在排除阴道子宫切除女性及与其配对的对照组女性后,结果两组相当(粗风险比为1.5,95%CI 1.0~2.4,P=0.05)。丹麦研究组进一步发现,接受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或阴道/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女性,其POP手术风险高于对照组女性。

 

结论

子宫切除术使未生育妇女的POP手术风险增加了60%。排除阴道分娩(POP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后,未生育女性人群在研究子宫切除术与POP之间的关系方面非常重要。

 

李怀芳教授点评

子宫-宫颈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结缔组织对维持盆底的力学结构起到重要的作用。即使未生育女性,切除子宫时仍要注意手术对盆底的破坏作用,并告知患者POP的风险。

 

02、文献2

 

比较阴道骶骨固定术中同步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与同步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网片侵蚀率: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研究

(Rate of Mesh Erosion After Sacrocolpopexy With Concurrent Supracervical Compared With Total Hysterectom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目的

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评估在(经)腹腔阴道骶骨固定术中同步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与同步行全子宫切除术相比对网片侵蚀率的影响。

 

方法

纳入对比了女性接受(经)腹腔阴道骶骨固定术中同步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与同步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网片侵蚀率的研究。

 

结果

总共纳入了19项研究,共10572例女性接受了(经)腹腔阴道骶骨固定术,其中子宫次全切除术组4285例女性,全子宫切除术组6287例女性。总体平均术后随访时间为30.7±15.1个月(中位12.4个月,1.5~44.2个月)。接受子宫次全切除术女性的网片侵蚀时点患病率的中位数为0.36%(95%CI 0~1.9%),而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组则为3.8%(95%CI 1.8~8.7%)。与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相比,接受子宫次全切除术女性的网片侵蚀总体发生率较低(OR=0.26,95%CI 0.18~0.38,Higgins’ I2为0%)。

 

结论

在有症状的顶端POP并接受了(经)腹腔阴道骶骨固定术同步行子宫切除术的女性中,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发生网片侵蚀的风险比全子宫切除术更低。

 

李怀芳教授点评

本文分析了有症状的顶端POP患者在接受阴道骶骨固定术的同时行全子宫切除术或次全子宫切除术后网片侵蚀率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保留子宫使用网片的阴道骶骨固定术以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网片的侵蚀率更低,提示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应考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网片侵蚀仍是大家需要关注及研究的重点。

 

03、文献3

 

口服药物对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脑激活的影响:一项针对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老年女性的随机、双盲、对照、探索性试验

(The effect of oral medications on fMRI brain activation: A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controlled pilot trial of older women with overactive bladder)

 

目的

观察性研究已经表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的口服抗胆碱能药物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本研究是第一项比较两类OAB药物对女性大脑活动影响的探索性试验。研究者评估了抗胆碱能与非抗胆碱能药物干预对认知任务期间区域性脑激活的影响。

 

方法

招募12例寻求OAB治疗的认知功能正常女性进入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探索性试验。在工作记忆任务期间,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评估基线和干预后29±1天的全脑区域活动。在使用抗胆碱能药物、β3激动剂或安慰剂干预后,按区域比较平均激活强度。双向方差分析(ANOVA)比较分组和时间效应(分组变量)对抗胆碱能药物组与非抗胆碱能药物组(β3激动剂或安慰剂)平均激活强度(响应变量)的影响。

 

结果

12例女性平均年龄61±7岁,体重指数(BMI)为36±7 kg/m2。抗胆碱能药物组(入组3例)与非抗胆碱能药物组(入组9例)抑郁和学习得分的基线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组药物干预后,非抗胆碱能药物组患者后右侧乳头体区的脑激活强度更高(F检验值为4.9,P<0.04)。在OAB药物治疗后的所有随访患者中,右侧额中回(P=0.02)、额上回(P<0.01) 和缘上回(P<0.01)脑激活强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结论

使用抗胆碱能与非抗胆碱能OAB治疗药物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较药物使用前,负责工作记忆功能的大脑区域的激活强度降低,认知功能得分提高。但该研究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充分评估OAB患者口服药物对区域性脑激活的差异性影响。

 

李怀芳教授点评

近期利用fMRI对盆腔疼痛、OAB等盆底疾病患者进行脑功能研究的文献较多。如果对此方向研究感兴趣,可以仔细学习本文的研究方法。此外,本研究的结论提示,治疗OAB患者的不同药物可能对脑功能产生不同影响,临床上应得到重视。

 

文献来源

1. Husby KR, et al. Am J Obstet Gynecol. 2022 Mar; 226(3): 386.e1-386.e9.

2. Nassif J, et al. Obstet Gynecol. 2022 Aug 3.

3. High RA, et al. Int Urogynecol J. 2022 Aug 4.

 

专家简介


1.png

妇产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盆底学组全国委员,上海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盆底学组组长,上海市优生优育科学协会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专家,上海市妇科质控专家组成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参与《中华妇产科学》、《实用妇产科学》、《妇产科治疗学》等著作盆底学部分内容的编写。

 

2.png

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上海市卫健委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参编《实用妇产科学》等专著。

 

本栏目在“中福会国妇婴盆底专业版”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