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产道损伤主要为分娩所致的软产道损伤,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发生在初产妇,尤其是高龄初产妇。

 

01 临产前后产道变化

 

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临产前软产道会产生一系列变化,以有利于分娩。

 

1、子宫下段的形成

子宫下段由子宫峡部形成。非孕期时长约1 cm的子宫峡部,于孕12周后逐渐扩展成为宫腔的一部分,至孕末期子宫峡部被拉长、变薄,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宫缩进一步使子宫下段拉长,达7~10 cm,构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

 

2、子宫颈的变化

子宫颈管消失

临产前的子宫颈管长约2 cm,初产妇较经产妇稍长些。临产后的规律宫缩,牵拉子宫颈内口的子宫肌及周围韧带的纤维,加之胎先露部支撑前羊水囊呈楔状,致使子宫颈内口向上外扩张,子宫颈管形成漏斗形,此时子宫颈外口改变不大。随后,子宫颈管逐渐变短直至消失,成为子宫下段的一部分。

 

初产妇多是子宫颈管先消失,子宫颈外口后扩张;经产妇则多是子宫颈消失与子宫颈外口扩张同时进行。

 

子宫颈口扩张

临产前,初产妇的子宫颈外口仅容一指尖,经产妇则能容纳一指。临产后,子宫颈口扩张主要是子宫收缩及缩复向上牵引的结果。

 

此外,胎先露部衔接使宫缩时前羊水不能回流,由于子宫下段的蜕膜发育不良,胎膜易与该处蜕膜分离而向子宫颈突出,形成前羊水囊,以助子宫颈口扩张。

 

胎膜多在子宫颈口近开全时破裂。破膜后,胎先露部直接压迫子宫颈,扩张子宫颈口作用进一步加强。随着产程进展,子宫颈口开全时,足月妊娠胎头方能通过。

 

3、骨盆底、阴道及会阴的变化

前羊水囊及胎先露部先将阴道上部撑开,破膜后先露下降直接压迫骨盆底,使软产道下段形成一个向前弯屈的长筒,前壁短后壁长,阴道外口向前上方,阴道粘膜皱壁展平使腔道加宽。

 

肛提肌向下及向两侧扩张,肌束分开,肌纤维拉长,使会阴体变薄以利胎儿通过。

 

阴道及骨盆底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妊娠期增生肥大,血管变粗,血运丰富,故临产后会阴可承受一定压力。但分娩时如保护会阴不当,也易造成损伤。

 

02 导致软产道裂伤的原因

 

1、高危人群

软产道损伤多见于初产妇以及高龄经产妇。

 

初产妇会阴较紧,尤其20岁以下的初产妇,其发育尚欠成熟,加之精神紧张,神情焦虑,往往与接产者不能密切配合,导致会阴撕裂。

 

而高龄经产妇由于软产道的弹性及韧性相对较差,合并症较多,故亦容易发生损伤。产时急剧扩张易致深层组织的血管断裂形成血肿。

 

2、妊娠合并症

有妊娠合并症者易发生软产道损伤,有妊高征、妊娠合并血液病和肝肾功能损害的产妇,易发生外阴阴道水肿,扩张性差,脆性增加,血液凝固功能降低,易发生裂伤及血肿。

 

3、分娩异常

如急产、滞产、第二产程延长、胎头位置异常、使用缩宫素不恰当,第二产程外加腹压致使胎先露下降的冲击力直接造成组织损伤。

 

4、侧切指征和时机掌握不好

保护会阴不当,造成软产道损伤的医源性因素有会阴切开指征及切开时机掌握不好,会阴切开过小、胎儿娩出时易形成会阴严重裂伤,过早会阴侧切也可致切口流血过多。

 

5、助产手术操作不当

术者手法不正确或者着力点偏差,或术者与产妇配合差,不相协调,动作迟缓等都是直接造成产道软组织撕裂的主要因素。包括吸引器和产钳助产,尤其是产钳对产道的损伤较明显。

 

6、侧切伤口缝合时止血不彻

宫颈或阴道穹隆的裂伤未及时发现,会阴撕裂和会阴侧切者在修补缝合时如留有死腔,或未正确缝合,伤口未缝到顶端。

 

03 软产道损伤的表现

 

1、会阴裂伤

Ⅰ度裂伤:会阴部皮肤和(或)阴道黏膜损伤;

 

Ⅱ度裂伤:伴有会阴部肌肉损伤、但未伤及肛门括约肌;

 

Ⅲ度裂伤:损伤累及肛门括约肌,分3个亚型:

①Ⅲa:肛门外括约肌(EAS) 裂伤深度≤50%。

②Ⅲb:EAS裂伤深度>50%。

③Ⅲc:EAS和肛门内括约肌(IAS) 均受损;

 

Ⅳ度裂伤:肛门内外括约肌均受损并累及直肠黏膜。

 

2、阴道黏膜裂伤

多在阴道后壁裂伤,可延至阴道侧沟,甚至达阴道穹隆。

 

3、宫颈裂伤

宫颈裂伤多在两侧发生。宫颈前唇水肿者可在前唇发生断裂。宫颈裂伤严重者可达子宫下段,亦可能损伤及膀胱,偶可见子宫阴道部环形撕裂脱落。

 

04 软产道损伤的处理

 

1、会阴裂伤

会阴切开缝合

(1)缝合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充分暴露阴道黏膜,识别切口的顶端,考虑血管回缩,防止血肿形成。 

 

(2)缝合会阴肌层及皮下组织:逐层缝合肌层及皮下组织。 

 

(3)缝合皮肤:充分对合。

 

会阴裂伤修复

(1)会阴Ⅰ度裂伤缝合:按解剖层次逐层修复阴道黏膜及处女膜环方法同会阴切开缝合。轻微擦伤,如无解剖结构改变、不出血,可不缝合。

 

(2)会阴Ⅱ度裂伤缝合:充分暴露伤口,辨清解剖关系,逐层修复。缝合方法同会阴切开缝合。 

 

术后处理:

(1)术后观察至产后两小时,检查无异常,送病房休息。 

 

(2)擦洗会阴,每日两次,同时观察伤口是否有水肿、阴道壁血肿、硬结及感染征象并评估疼痛情况,鼓励产妇向健侧侧卧,减少恶露对伤口的污染。

 

① 水肿者可行50%硫酸镁或95%酒精湿敷,每日两次。

 

② 阴道壁血肿者根据血肿大小,采取局部冷敷、切开清除积血、缝合止血及填塞压迫等不同方法进行处理。

 

③ 有硬结者,行局部理疗、热敷、封闭治疗, 每日一次。

 

④ 有感染征象者,予以清创缝合,应用抗生素。

 

2、子宫裂伤

医师一方面使用子宫收缩药物促进子宫收缩,更需同时注意是否因为子宫破裂引起内出血,尽快予以处理。

 

小的子宫破裂可缝合修补裂伤,但如果是大的子宫破裂,发生不可控制的子宫出血,要行子宫切除术,也可同时行输卵管结扎术。

 

  • 建议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 避免损伤膀胱、输尿管;

  • 可先缝合或钳夹子宫切口,避免失血过多;

  • 留置阴道引流管来预防血肿形成和感染、观察出血;

  • 同时,软产道血肿应切开血肿,清除积血、止血、缝合,必要时可置橡皮引流,阴道填塞止血也是有效的,如血肿仍然增大、不能控制,考虑介入性血管栓塞。

 

术后处理:

(1)用1:1000苯扎溴铵冲洗外阴,然后用75%酒精擦洗每日2次,保持外阴清洁。如有大便溢出,则立即冲洗及消毒外阴。

 

(2)术后3~5天进无渣饮食。

 

(3)给予阿片酊0.5 ml,每日3次,或用复方樟脑酊2 ml,每日3次,以控制5日内不大便,利于伤口愈合。

 

05 如何预防软产道损伤

 

1、做好宣传教育及预防保健工作

鼓励计划生育的妇女孕前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参加体力活动,增强皮肤肌肉弹性,防止过胖。

 

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及分娩常识宣教工作。

 

2、做好产检工作

加强围产期保健,认真做好产前检查工作,积极防治妊高征及其他合并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妊娠期间检查发现胎儿大或既往分娩巨大儿者,应检查孕妇有无存在该情形。若为糖尿病孕妇,应积极治疗,并于妊娠36周后,根据胎儿成熟度、胎盘功能检查及糖尿病控制情况,择期引产或行剖宫产。

 

产检时,指导骨盆正常、胎儿体重估计在4000 g以下,有条件自然分娩的孕妇,在预产期前1~2周做提肛运动,每日1~2次,每次5~10分钟。

 

3、做好指导产妇配合工作

改变传统的只注重产前检查及分娩纯生物医学因素,把心理咨询、疏导、普及孕产期知识纳入产科工作程序,帮助孕产妇消除恐惧、焦虑、急躁等不良心理,以最佳心理状态待产,转被动为主动,使分娩自然、正常、健康地完成。

 

  • 首先要与产妇进行广泛交流,相互沟通消除思想顾虑及紧张情绪,指导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如何合理运用腹压,如何配合助产人员,以减少产道的损伤。

 

  • 在第一产程中指导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宫缩时不要向下屏气。鼓励产妇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 当胎头着冠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张口呼气,切勿运用腹压,在宫缩间歇时,可令产妇轻轻屏气,使胎头与宫缩间歇期缓慢娩出,可避免或减少软产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