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殖免疫学在全国同道们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长足发展,诊疗技术日益规范。2024年7月13日,由广东省健康教育协会妇产科健康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承办,木棉花生殖连锁协办的“第22届全国女性生殖免疫及相关疾病学习班”进入第二日议程。


1.jpg


在当日议程中,会议共设流产和早产两大专场。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学科相关诊疗理念及最新研究进展,旨在提高对复发性流产、早产等疾病的诊治水平,加强妇产科同道们的学术交流,为医疗团队赋能,以期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造福更多家庭。妇产科在线作为大会媒体支持,为您带来【主会场+流产分会场】精彩报道。


主会场


陈子江院士:胚胎反复种植失败:为与不为

2.jpg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陈子江院士指出,胚胎的种植是决定反复种植失败(RIF)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一个技术瓶颈。生活习惯、母体状况、男性因素以及胚胎本身都是影响RIF的潜在风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子宫内膜搔刮对于首次胚胎移植的体外受精(IVF)临床结果并无改善作用,不推荐在首次移植中使用此方法,因为搔刮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以及其他不良风险。此外,陈院士还提到了PGT-A 2.0技术,认为它对RIF有潜在治疗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不过还需通过大样本的RCT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效果和安全性。


黄荷凤院士:免疫性疾病的发育源性

3.png

根据免疫反应响应速度,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可分为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处于平衡状态,一旦过度抑制,容易引发肿瘤或感染性疾病,而如果过度激活,则可能导致自身炎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的发生。讲座中,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黄荷凤院士重点介绍了自身炎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的发育源性,并分享了其团队的重要研究发现,包括生命早期蛋白营养缺乏可致远期哮喘易感;孕期高脂饮食可增加子代哮喘的风险;生命早期蛋白营养缺乏可致远期急性肠炎加重。


张建平教授:生殖免疫紊乱及相关的生殖障碍性疾病

4.jpg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张建平教授在讲座中重点介绍了妊娠相关免疫性疾病的分类、诊断策略、治疗和管理方法。他讲到,目前风湿免疫归为风湿免疫疾病,生殖免疫性疾病在没有生殖障碍的情况下,通常不会出现免疫异常临床表现。尽管免疫学指标异常,但不能诊断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因此,提倡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依据是否存在生殖障碍、临床表现以及血栓前状态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此外,张教授还强调了临床管理的重要性,建议将治疗分为妊娠前和妊娠期两个阶段,并进行综合治疗。


流产会场


戴冽教授:2024年EULAR更新围妊娠期抗风湿药的安全使用

5.jpg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戴冽教授在讲座中对2024年备孕、怀孕和哺乳期患者中使用抗风湿药物的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要点内容进行了重点解读。她表示,对于所有患者,无论男女均需进行早期和定期的咨询,以确保他们充分理解胎儿或儿童因药物治疗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怀孕期间,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只能间歇使用,并在妊娠28周后停止用药,若受孕困难,应考虑停用NSAIDs。此外,指南中对于男性使用抗风湿药物的推荐也进行了更新。


陈慧教授:不明原因RSA如何应用免疫球蛋白

6.jpg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慧教授介绍到,对于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原则上治疗应持续至妊娠12周,停药指征包括妊娠超过8周,HCG>10/15万mIU/mL(单胎/双胎),且超声提示胚胎存活。若NT及唐氏筛查两项检查之一为高风险,建议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在孕中晚期产检时,需详细记录妊娠并发症;分娩时详细记录新生儿分娩方式、出生时体重羊水情况、新生儿是否存在合并症等。而对于新生儿的随访,则可在出生后至少1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时各随访1次。


韦相才教授:复发性流产患者如何精准使用抗凝剂

7.jpg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韦相才教授在讲座中指出,自身免疫和血栓前状态是RSA的重要因素。适当补充孕激素是有效预防和治疗RSA的有效方法。对于同种免疫异常或不明原因RSA的出血情况,尚无使用抗凝剂的依据。遗传性血栓前状态(PTS)通常与静脉血栓形成有关,治疗以抗凝为主,可以单用或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确诊合并遗传性PTS的RSA患者,再次妊娠前应要进行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评估,并执行个体化的防治方案。


张建平教授:手性肌醇对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

8.jpg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张建平教授强调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胰岛素抵抗已成为影响生育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手性肌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物质,具有调节细胞内信号传导和代谢过程的功能,包括肌醇和D-手性肌醇两种异构体。手性肌醇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对抗胰岛素抵抗。而多项研究也证实,补充手性肌醇可以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代谢状况和生殖健康。


杜美蓉教授:环孢素A在不明原因复发流产治疗中的应用

9.jp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杜美蓉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RSA对女性及其家庭的影响,以及不明原因流产在临床治疗中的难题。她讲到,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环孢素A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来调节免疫系统,从而可能对不明原因RSA的治疗产生积极影响。临床使用时,应注意包括剂量、疗程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同时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鲍时华教授:绒毛膜下血肿的诊治

10.jpg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鲍时华教授讲到,尽管临床对于治疗绒毛膜下血肿(SCH)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尚未有明确的治疗指南。因此,临床治疗时应明确病因,包括黄体功能不足、蜕膜息肉和宫颈管息肉、盲目或过度抗凝治疗、自身免疫问题等。治疗中,采取综合措施,如抑制宫缩和预防感染,止血、防便秘、防频繁咳嗽,以降低SCH的不良影响。同时根据血肿大小、演变情况、既往流产史以及是否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张建平教授:同型半胱氨酸与生殖健康

11.jpg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张建平教授讲到,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生殖健康紧密相关,其水平的异常是多种妊娠期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且与不良妊娠结局有着直接的关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建议通过均衡饮食、补充叶酸和其他必需维生素、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来降低Hcy水平。此外,张教授还强调了在计划怀孕和怀孕期间监测Hcy水平的重要性,认为Hcy水平的监测应成为评估生殖健康风险的一个关键指标。


易金玲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对RSA和RIF的影响及处理

12.jpg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易金玲教授介绍到,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卵子和胚胎质量下降,从而引发RSA和RIF,影响妊娠结局,及时甄别早期治疗或改善妊娠结局。子宫腺肌病可能破坏子宫肌层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可能导致子宫过度收缩和子宫内膜蠕动,同样引起RSA及RIF。因此,治疗时提倡采取个体化和多元化的治疗策略,通过妇科医生、生殖医师、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以及中医科等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而精准的治疗。


吴小华教授: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复发性流产

13.jpg

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吴小华教授讲到,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手术和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流产率,提高持续妊娠率和活产率。对于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重要病因目前尚未受到重视。鉴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普遍存在诊断延迟期(平均7.5年),临床应给予更多重视。在计划下次妊娠前,应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原则,积极进行“预治疗”以解决这一基础疾病,并重视内异症的“反复流产-不孕”模式,及时应用辅助生殖技术以提高妊娠成功率。


王海燕教授:叶酸代谢与复发性流产

14.jpg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海燕教授在讲座中强调,孕期叶酸缺乏将显著增加胎儿神经管畸形、流产、早产、死胎以及子痫前期等病症的发生风险。她指出,大剂量补充叶酸可掩盖由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和神经系统障碍,降低机体免疫力,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胎儿体质量过轻、新生儿胰岛素抵抗增加以及哮喘发病风险的上升。最后,王教授还对未来叶酸代谢在RSA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富有远见的展望。


王芳教授:短效 VS. 长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15.jpg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王芳教授通过一系列临床案例和研究数据,对比了短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与长效制剂的药理特性、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她指出,短效G-CSF能够迅速发挥作用,但需要频繁给药;而长效G-CSF则通过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了给药次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最后,王教授还展望了G-CSF在生殖医学中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个体化用药方案、药物剂量优化、联合其他治疗手段等研究方向,并强调了在临床实践中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性。


乔宠教授:早期妊娠先兆流产患者使用抗生素指征

16.jpg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乔宠教授指出,先兆流产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阴道流血和腹痛。若感染未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研究表明,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缓解腹痛和阴道流血症状。然而,先兆流产并非总是需要抗生素治疗,只有在权衡利弊后,当预期获益大于潜在风险时,才应考虑使用抗生素。此外,确保母胎安全是治疗过程中的首要考量,医生和患者应共同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患者对治疗方案有充分的了解并同意后,再予以进行。


张娟教授:反复种植失败的移植策略

17.jpg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张娟教授表示,胚胎植入是一个由受多种因素精细调控的复杂过程。对于RIF患者的移植过程,建议从预处理、移植时间、移植方式决策及相关疾病的治疗入手,同时关注胚胎和子宫内膜发育的同步性,必要时采取多种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妊娠率。因此,建议临床多学科联合会诊,为RIF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支持,确保患者能够怀得上、怀得稳、生得好。


卢伟英教授:薄型子宫内膜临床诊治的探讨

18.jpg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卢伟英教授表示,薄型子宫内膜是导致临床妊娠率下降、早期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升高的重要因素,并且可能增加不良围产期事件的发生风险。对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需结合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分型、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患者自身状态和胚胎情况,来决定是否取消胚胎移植周期。尽管其所在中心在冻胚移植(FET)中已有成功经验,但临床仍需进一步探索各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而精准施治,同时加强科普以避免子宫内膜的不必要损伤。


赵爱民教授:复发性流产风险评估模型构建及临床应用

19.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赵爱民教授在授课中指出,基于网络的动态列线图和风险评估表简单易用,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直观、更便捷地进行风险评估。通过这些工具对患者进行高低风险分层,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出高风险患者群体。其中,赵教授还展示了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的RSA患者妊娠丢失风险预测模型,罗列了22个与RSA患者再次妊娠丢失相关的危险因素,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这些因素的筛查和管理。


吕良敬教授:产佳儿若烹小鲜,多管齐下助妊娠——风湿病妊娠的一些临床问题

20.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吕良敬教授结合相关临床研究深入探讨了风湿病妊娠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乙肝病毒感染的CTD女性妊娠结局分析、妊娠期病毒激活的预防策略,以及非标准抗磷脂抗体在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此外,他还分享了IVIg(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方案在预防SSA/SSB阳性患者胎儿先天性乙肝病毒感染复发方面的成功经验。他强调,面对风湿病妊娠的复杂性,临床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既要注重疾病的预防和管理,也要关注母婴的整体健康。


刘珊教授:胚染异常一定要做三代试管吗?

21.jpg

木棉花生殖连锁·西安刘珊教授指出,尽管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在筛选染色体正常的胚胎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否选择进行PGT应基于个体情况的综合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病史、胚胎质量以及之前的IVF周期结果等。在讲座中,刘珊教授还分享了PGT技术的最新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展示了其在提高植入率和降低流产率方面的潜力。同时,她也提醒大家,PGT存在局限性,需要患者与医生共同讨论,权衡利弊。


张建瑜教授:未能诊断风湿病的RSA患者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22.jpg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张建瑜教授深入探讨了自身抗体阳性,特别是高滴度自身抗体与复发性流产之间的密切联系。她指出,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可以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的存在。对于临床前风湿病患者,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显著提高这些患者的妊娠率,尤其是同时患有复发性流产(RSA)的患者。她提倡对这类患者进行密切关注,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张建平教授:阿达木单抗在不良妊娠的应用优势

23.jpg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张建平教授深入探讨了阿达木单抗在不良妊娠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优势。他指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良妊娠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阿达木单抗在治疗复发性流产(RSA)、体外受精(IVF)失败以及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等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治疗优势。通过临床案例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阿达木单抗在备孕期、孕早期和中期,乃至哺乳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张建平教授:孕激素的临床保胎应用分享

24.jpg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张建平教授首先分享了孕激素在保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如孕激素通过维持子宫内膜的适宜环境,为胚胎的着床和发育提供支持。同时也强调了孕激素在预防流产和早产中的临床价值。随后,张教授系统地介绍了烯丙雌醇的临床应用,认为临床选择应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反应,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疗效和安全性。


田新平教授:风湿病与不良妊娠管理——2022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殖与妊娠管理指南解读

25.jpg

北京协和医院田新平教授解读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妊娠期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较高,可能在妊娠的任何阶段发生,包括产后。鉴于产后6个月和12个月内疾病活动度较高,建议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并严格控制疾病活动度。总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面临更高的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临床应严格把握妊娠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并采用分层、精确的管理方法,改善患者预后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加个体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石慧教授:标准外抗磷脂抗体在不良妊娠中的应用

26.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石慧教授依次介绍了不良妊娠的高危因素、常见风湿免疫疾病中不良妊娠的发病机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的临床表现,以及非标准化抗磷脂抗体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应用等。她讲到,研究结果表明,炎症反应和慢性血管病变在产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OAPS)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产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OAPS)患者,应进行分层管理策略,以期为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潘云峰教授:免疫紊乱活动状况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评价

27.jpg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潘云峰教授讲到,特异性自身抗体是诊断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补体系统主要通过酶途径发挥作用,能够有效地破坏微生物、清除细胞碎片和凋亡细胞,并在炎症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免疫细胞的数量、急性期反应物、自身免疫抗体、细胞因子以及补体水平等是影响免疫紊乱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免疫系统、风湿病学和生殖健康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共同决策患者生殖健康,因此需采取多学科合作的方法,以全面而精准地管理患者的生殖健康。


杨岫岩教授:从狼疮肾炎与慢性肾炎的关系,延伸到生殖免疫的思考

28.jpg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岫岩教授表示,在风湿免疫科,血清标记物对疾病的分类至关重要。通过动态监测子宫内膜情况,可以对免疫因素引起的不孕症、胚胎植入失败或生化妊娠等现象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尽管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但为了获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生殖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之间应协同合作。特别是在确定获取标本的最佳时间,即是分泌期还是月经期时,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向卉芬教授:辅助生殖患者使用雌激素的指征、剂量及监测

29.jpg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向卉芬教授指出,在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过程中,雌激素的监测和应用非常广泛,其在生殖健康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但需注意的是,雌激素的应用必须谨慎,需要通过监测来确保其浓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以便于获得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当患者雌激素水平较低时,首先要对其雌二醇(E2)水平低下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此外,还需合理安全补充雌激素,切忌盲目用药或过量用药。


主持风采


30.jpg

31.jpg

32.jpg

33.jpg

34.jpg

35.jpg

36.jpg

37.jpg


精彩花絮


00.png

01.png

03.png

04.png

0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