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综述
带下是脏腑、经络、津液协调作用于子宫、阴道的生理现象。带下之名,首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带下一词,有三种含义:一是指带脉以下或裙带以下之疾,即经、带、胎、产、杂等多种妇产科疾病,因其多发生于带脉以下,故古代的妇科医生亦称为"带下医",此乃广义之带下。二为生理性之带下,即润泽女子阴户与阴道之阴液;无色无臭,黏而不稠,其量适中,是在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的同时开始产生...[详细]
 
  带下过多概述
带下过多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古代称为"白沃""赤沃""赤白沃""白沥""赤沥""赤白沥""下白物"等。西医学的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多种生殖系统炎症均可引起阴道分泌物的异常增多;某些甚至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等也可出现带下过多,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带下过多时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因此应通过付款检查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尤其对于赤带、赤白带、五色带下需首先除外生殖道恶性肿瘤...[详细]
 
  带下过少概述
带下过少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减少,或伴阴中干涩痒痛,甚至阴部萎缩。可伴性欲低下,性交疼痛,烘热汗出,月经错后,经量偏少,闭经,不孕等。 本病主要病机是阴液不足,不能润泽阴户。肝肾亏损、血枯瘀阻是导致带下过少的主要原因。 卵巢功能早衰、绝经后卵巢功能下降,导致卵巢功能低下、衰竭;盆腔放、化疗所致的卵巢损伤,产后出血引起垂体功能低下的希恩综合征,长期服用某些抑制卵巢功能的药物,手术切除卵巢后,均可导致雌激素水平低落而引起阴道分泌物减少...[详细]
带下过多
 
 
中医治疗优势
  1. 辨证论治,调节脏腑功能
  中医治疗带下病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自汉代起就有了对带下病治疗的系统记载,如汉代《金匮要略方论.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载:"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金、元时期,刘完素主张用辛苦寒药按法治之。《丹溪心法》认为带下病多于湿痰有关,主张燥湿为先,佐以升提。《女科撮要》提出,带下病乃由脾胃亏损...[详细]
中医治疗路径
  带下过多的主要病因是"湿",有内湿、外湿之分。主要病机是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涉及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常。带下过多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因此应通过妇科检查和相应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如白带常规检查(了解有无滴虫、念珠菌感染及阴道清洁度),对于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者,要进行衣原体、支原体等检查,或血糖测定。对于五色带下、赤白带兼者...[详细]
中医治疗策略
  带下过多的治疗以祛湿为大法,肾虚者补肾收涩,佐以健脾;脾虚者健脾除湿、升阳止带,佐以调肝;湿热者,清热除湿健脾;湿毒者清热解毒除湿;感虫者治以杀虫。生殖器官肿瘤溃烂而见杂色带者按妇科肿瘤处理。对虚实夹杂的患者祛邪勿伤正,亦"不可骤用峻热之药燥之"(《儒门事亲》)。实证带下过多需配合外治法共奏其效。  脾虚证   【审证求因】 主症: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薄,或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无臭气。面色?白或萎黄,神疲肢倦,纳少活便溏,舌质淡...[详细]
 
 
其它中医治疗
  1、 外洗法
  中药洗剂坐浴或熏洗。可选用红核妇洁洗液、复方苦参洗剂、洁尔阴、肤阴洁等。可选用清热解毒除湿中药,如忍冬藤30g,苦参20g,百部15g...[详细]
 
中医治疗评价
  1、根据带下的色、质、气味以及伴随的症状、舌脉之症对带下过多进行虚实辨证,分别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必要时内外合治,疗效显著。尤其是对于脏腑功能失调如脾虚、肝虚等所致的带下过多...[详细]
 
应对策略与思路
  1、带下过多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因此应通过详细的妇科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如感染滴虫、念珠菌、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所致的炎性带下过多,宜中西医结合治疗,针对相应的...[详细]
带下过少
 
 
中医治疗优势
  带下过少往往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常伴月经异常,主要表现月经过少、月经后期、闭经等,有的患者伴烦热、汗出、眠差等,治疗难以一时取效。中医认为带下的产生与肾、脾二脏,与任、带.-脉有关,以虚证为主。中医治疗本病,能通过补养肾脾、资生天癸,化生津液,充填任带,以生带下,滋润阴户,还可调节月经,改善烦热、汗出、眠差等症状。因本病治疗需时较长,而中药不良反应相对较小,长期使用,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详细]
中医治疗路径
  许多妇产科疾病都能出现带下过少的症状,需结合患者年龄、生育情况、月经特点、有无盆腔手术及放、化疗史、生活环境、性激素水平检测、B超等进行综合分析,查找诱因,评估卵巢功能,分析预后。本病的主要病机是阴液不足,不能润泽阴户,病程较长,多兼肝郁气滞血瘀。治疗重在滋补肝肾阴精,兼行气活血化瘀。在疾病之初,补肾填精,养血滋阴,兼疏肝解郁...[详细]
中医治疗策略
  带下过少的根本病机是阴血不足,治疗重在滋补肝肾阴精为主,佐以养血,化瘀。用药不可肆意攻伐,过用辛燥苦寒之品,以免耗津伤阴,犯虚虚之戒。 1. 肝肾亏损证 【审证求因】 主症:带下量过少,甚至全无,阴部于涩灼痛,或伴阴痒,阴部萎缩,性交疼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烘热汗出,烦热胸闷,夜寐不安,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沉弦细。 病因: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虚,或房劳多产,大病久病,耗伤精血,或年老体弱,肾精亏损,或七情内伤,肝肾阴血暗耗...[详细]
 
 
其它中医治疗
  针灸
主穴:关元、中极、大赫、子宫、肾俞及胸5~腰4夹脊穴。 肝肾阴虚者:加三阴交、阴陵泉、肝俞、阴郄、复溜、太溪。 兼血瘀者:加血海、太冲...[详细]
 
中医治疗评价
  中医治疗带下过少有一定的疗效。带下过少是由多种疾病所致的症状之一,如月经过少、月经后期、闭经等均可导致带下过少。中医治疗带下过少,除滋润阴户,还可调节月经,改善烦热、汗出、眠差等...[详细]
 
应对策略与思路
  可短期配合使用外用雌激素制剂以迅速改善症状,同时进行中医的辨证论治,综合治疗。在症状有所改善后,仍需继续服药巩固疗效。对于情志抑郁者,还需予以心理辅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