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以联合缺陷为特征,其发病机制以盆底多部位支持组织解剖学改变和生物学特性改变为基础。因此,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应进行多部位多脏器综合的全面评估,科学客观的评价病情,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根据以上主导思想,患者在首诊科室就诊后,即在门诊进行盆底功能综合评估,除常规询问和检查排尿、排便、脱垂相关问题外,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包括尿动力学检查(妇科或泌尿外科)、盆底肌电图检测(妇科门诊)、肛肠动力学检查(消化内科)、盆腔动态核磁检查(放射科),盆底超声检查(超声科)等整体评估患者盆底功能状态,根据评估情况,在门诊进行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制定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
FPFD的核心是盆底支持结构的松弛和损伤,妊娠及分娩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因此通过超声检查,对于妊娠及分娩后盆底结构和功能的评估已经在临床上凸显出了重要的价值。
盆底的检查以往常用MRI,但其费用高、不适用于体内有金属植入(节育器、心脏起搏器等)的病人,而且无法实时动态观察,而超声以其无创性、可重复使用及费用低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FPFD的诊断和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盆底超声主要观察盆腔内的脏器(膀胱、尿道、子宫及直肠等)和盆底的肌肉(主要是起支撑作用的肛提肌)的位置、形态及评价其功能。三维超声在盆底领域的应用,可以增加盆底的观察切面-轴切面,高分辨率的容积成像,使盆底的结构清晰直观,而且高帧频4D结合Valsalva动作,在轴切面上对于盆底进行实时动态观察及定量评估,方便临床对于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面认识。